-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我家的猫》教学有感
教完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我家的猫》,心里满是温暖的细碎回忆,就像阳光洒在课桌上,留下一片片亮晶晶的光斑。这节课没有复杂的技法要求,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最本真的艺术表达,也让我对小学美术教学有了更多贴近童心的思考。
上课铃响前,我特意在讲台边放了一个装着“秘密”的纸箱,刚进教室的孩子们立刻被吸引,小脑袋凑在一起小声猜测。“老师,这里面是不是有小动物呀?”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眼睛亮晶晶的,小手忍不住想去碰纸箱。我笑着摇摇头,故意卖关子:“咱们先看看这些图片,看完你们就知道纸箱里藏着什么啦。”接着,我播放了一组猫咪的图片——有蜷缩在沙发上打盹的橘猫,有追着毛线球跑的三花猫,还有歪着脑袋看镜头的布偶猫。孩子们的注意力瞬间被抓住,小声议论着“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这只猫好可爱呀”。
等孩子们讨论得差不多,我慢慢打开纸箱,一只毛绒玩具猫咪露了出来,孩子们立刻发出惊喜的叫声。我把毛绒猫咪放在讲台上,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大家看看,猫咪的身体像什么形状呀?它的耳朵、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呢?”这个环节其实是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创设”,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场景中主动观察,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有个小女孩站起来说:“老师,猫咪的身体像一个椭圆形,它的耳朵是三角形的,眼睛圆圆的,晚上还会发光呢!”孩子们的观察角度总是充满童趣,这些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正是美术创作最宝贵的素材。
到了创作环节,我没有规定统一的画法,只是告诉孩子们:“把你印象中最特别的猫咪画出来,可以是它吃饭的样子,也可以是它和你一起玩的样子。”之前教低年级美术时,我发现如果过早强调技法,反而会束缚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次我特意准备了不同材质的绘画工具——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小男孩,拿着油画棒涂了一只全身蓝色的猫,旁边还画了很多小鱼。我走过去问他:“这只蓝色的小猫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他小声说:“我希望我的猫能像小鱼一样在水里游,这样它就不会孤单了。”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柔软。美术教学不只是教孩子画画,更是给他们一个表达内心世界的出口,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比“画得像”更有意义。
课堂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个小女孩画到一半突然哭了,我赶紧走过去问她怎么了。她抽噎着说:“我想画我家的猫,可是它上周走丢了,我记不清它的样子了。”周围的孩子听到后,都安静下来。我摸了摸她的头,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把你记得的样子画出来,说不定猫咪看到你的画,就会回来找你呢。而且,大家也可以帮你一起想,猫咪最喜欢做什么呀?”其他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可以画猫咪喜欢的小铃铛”“可以画猫咪睡过的小垫子”。最后,这个小女孩在大家的帮助下,画了一只戴着铃铛、趴在小垫子上的猫咪,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美术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的空间。当孩子们在创作中融入情感,艺术就有了温度,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守护这份温度,用共情和引导,帮助他们化解情绪,完成创作。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画递到我手里,每张画都充满了童真:有的猫咪长着翅膀,有的猫咪穿着裙子,还有的猫咪和主人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我把这些画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墙上,孩子们围着看,叽叽喳喳地介绍自己的作品。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我想起了美术教育中常说的“以学生为中心”,其实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作品,而是从他们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笔下的世界。
这节课结束后,我在教学日志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教孩子们画猫,不如说孩子们教会了我,如何用纯粹的眼睛看待艺术,看待世界。”未来的美术教学中,我想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和孩子们一起在艺术的世界里探索,收集更多这样温暖的瞬间,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表达自我的快乐天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新颖的杯子》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我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做书签》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拥挤的景象》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小眼镜》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动漫》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蜡染与扎染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诗书画印抒情意》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 勾皴点染绘山水教学有感.docx
- 辽海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火红的年代’教学有感.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