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童趣》教学有感.docxVIP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童趣》教学有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童趣》教学有感

走进三年级美术课堂,当我抱着一摞画纸走进教室,孩子们眼中瞬间亮起的光,让我想起备课时反复琢磨的问题:如何让“童趣”不只是课本上的课题,更是孩子们心里能触摸到的温暖。这堂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的《童趣》课,像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让我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重新读懂了美术教学里“以生为本”的真正含义。

上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翻开课本,而是拿出一个旧铁皮青蛙玩具——上发条时会蹦跳着发出“咔嗒”声的那种。当青蛙在讲台上蹦跶起来,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我爷爷家也有这个!”“它跳得好可爱啊!”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甚至忍不住从座位上探出头。我趁机问:“你们觉得这个青蛙让你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儿?”小宇立刻举手:“上次我和弟弟比赛,看谁的青蛙跳得远,结果它跳进了花丛里,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他边说边比划,脸上满是笑意。这一刻,我想起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孩子们对“童趣”的理解,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藏在生活里那些具体的、带着笑声的瞬间。用一个老玩具打开话题,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拉近孩子们与课题的距离。

接下来是创作环节,我没有规定“必须画什么”,而是让孩子们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画下来。原本以为会出现整齐划一的“画玩具”“画游戏”,结果孩子们的作品却让我惊喜不已。小欣画的是“奶奶在院子里晒被子,我和小猫在被子上躲猫猫”,画面里的被子用了淡淡的粉色,小猫的尾巴从被子角露出来,可爱极了;小浩画的是“下雨天踩水坑,妈妈举着伞追我”,他特意用深蓝色涂了水坑,还在旁边画了溅起来的小水花。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画了“晚上和爸爸一起看星星,爸爸给我指北斗星”,他拿着画走到我身边,小声说:“老师,我觉得星星会眨眼睛,所以我在星星旁边画了小圆圈。”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画说:“这个想法太妙了,星星的‘眼睛’画得真传神。”他听到这话,嘴角慢慢翘了起来,回到座位后,又认真地给画加了几笔。这让我想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美术课堂不该是刻板的技能训练,而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达生活感受的平台。当他们能把自己的经历和情感画进作品里,每一幅画就都有了“灵魂”,这才是“童趣”最本真的体现。

不过,课堂上也有小小的“意外”。有个孩子画到一半突然哭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想画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可是我总画不好风筝的线,它总是歪的。”我没有直接帮他改画,而是拿出一根绳子,在教室里演示:“你看,风筝飞起来的时候,线是跟着风轻轻飘的,不是笔直的,歪一点反而更像真的呀。”我还给他看了课本里画家画的风筝,告诉他:“你看,画家画的线也不是完全直的,这就是画画的有趣之处,不用追求和现实一模一样,画出你心里的样子就好。”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擦了擦眼泪,重新拿起画笔。这次小插曲让我明白,面对低年级孩子的创作困惑,与其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不如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引导,保护他们的创作热情比纠正“错误”更重要。美术教学中的“专业性”,不是用高深的理论去要求孩子,而是用耐心和恰当的方法,帮他们跨过创作中的小门槛,让他们始终保持对美术的热爱。

下课铃响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墙上,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你画的这个好有意思!”“我下次还要画我和爷爷钓鱼的事!”看着他们热闹的样子,我心里满是温暖。这堂《童趣》课,没有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没有华丽的教具,却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忽然意识到,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更像是孩子们“童趣”的倾听者和守护者——倾听他们的故事,守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未来的课堂上,我想继续带着这样的初心,和孩子们一起在美术的世界里,感受生活里那些简单又珍贵的快乐,让每一堂美术课,都能成为孩子们心里一段温暖的回忆。

文档评论(0)

美在当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