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湘美版高三美术选择性必修6《现代媒体艺术》第三课“光与色的描绘”教学有感
站在高三美术教室的窗前,看着夕阳透过玻璃在学生的数位板上投下暖橙色的光斑,我忽然想起这堂“光与色的描绘”课开始时,学生们略带迷茫的眼神。作为美术教师,我始终认为现代媒体艺术不该是冰冷的技术操作,而这堂课,恰是一次让数字工具与艺术感知相互拥抱的尝试。
上课伊始,我没有直接打开软件教程,而是抱来一台老式台灯和几只透明玻璃罐,罐子里分别装着清水、蓝墨水和碎彩纸。“大家先别急着碰键盘,”我把台灯调到暖光模式,让光线穿过装着蓝墨水的玻璃罐,在白色画板上投下带着渐变的蓝色光斑,“现在试着用铅笔把你看到的光的边缘画下来,不用在意线条是否整齐。”这个小设计其实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想让学生先通过具象的实物观察建立“光与色”的原始认知,再过渡到数字媒介的表达——毕竟,比起直接讲解“图层混合模式”,让他们亲手捕捉过光影的流动,才能真正理解数字工具背后的艺术逻辑。
有个平时总爱默默坐在角落的男生,那天却在观察环节格外专注。他不仅画了光斑的轮廓,还在旁边标注了“光斑边缘比中心更亮”“蓝色里藏着一点点黄”。后来我才知道,他最近在尝试用手机拍摄城市夜景,但总觉得画面里的灯光“不够有层次”。当我们在电脑上用画笔工具模拟不同色温的光线叠加效果时,他突然举手说:“老师,我好像知道问题在哪了!我之前拍的路灯都是一个颜色,其实远处的灯应该偏冷,近处的偏暖,这样画面就有深度了。”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教学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之间基于共同体验的相互启发——我用实物光影为他搭建了理解的桥梁,而他的发现,也让我更加确信“联系生活经验”是现代媒体艺术教学中最珍贵的技巧。
课程进行到实践环节时,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有个女生对着空白的画布皱起了眉头,她说:“我知道要画光与色,但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没有直接给她示范,而是打开了教室的窗帘,让午后的阳光照在她的画纸上,“你看,阳光落在纸上,并不是均匀的白色,靠近窗户的地方偏亮,边缘还有一点点淡淡的蓝色,这就是最自然的光与色的画面。你可以先试着在数位板上把这种‘不均匀’画出来,不用急着画具体的物体。”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在现代媒体艺术教学中,这种“唤醒”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场景——比起抽象的“色彩搭配原则”,让她亲眼看见阳光在纸上的变化,更能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后来,她画了一幅“窗边的多肉植物”,画面里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土壤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色彩不浓烈,却充满了温柔的生活气息。
下课铃响的时候,学生们还在兴奋地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人画了雨夜的路灯,灯光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晕开一圈圈暖黄;有人画了傍晚的教室,夕阳把课桌椅的影子拉得很长,影子里藏着淡淡的紫色;还有人用不同透明度的色块,拼出了抽象的“情绪光影”。看着这些充满个性的作品,我忽然想起备课的时候,我曾担心高三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压力,会对艺术创作失去热情。但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能为他们搭建起“技术”与“情感”之间的桥梁,让数字工具成为表达内心的载体,而不是冰冷的任务,他们依然会用画笔诉说对世界的感知。
这堂“光与色的描绘”课结束后,我在教案的末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现代媒体艺术的教学,不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是教他们如何用数字工具,留住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以及光影背后的情绪与温度。”我想,这或许就是美术教育的意义——我们不只是培养会画画的人,更是培养能用心感受世界、用艺术表达自我的人。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在知识与生活之间,为他们架起一座温柔的桥梁,让他们在探索光与色的过程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沸石转轮 RTO设计方案.docx VIP
- (完整版)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江苏省南京市2026届高三年级9月学情调研英语试卷(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pdf VIP
-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上册复习知识点.doc VIP
- 地方高校工科类微专业建设策略.pptx VIP
- 2023年湖北恩施州鹤峰县选调工作人员11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大唐集团工程管理制度.docx VIP
-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上册复习知识点.pdf VIP
- 三洋电梯图纸VF210-VF310-VF320-VF330电气原理图纸SANYO-E-01.pdf
- 外国教育史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