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劳作之美》教学有感.docxVIP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劳作之美》教学有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劳作之美》教学有感

站在三年级美术教室的门口,看着孩子们好奇地扒着门框张望教具架上那些用黏土、彩纸捏出来的小农具,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奶奶在院子里择菜的场景——那时总觉得手指触碰菜叶的纹路是件有趣的事,如今才明白,这种对“劳作”最朴素的亲近感,正是这节课要传递的核心。

上课铃响后,我没有直接翻开课本,而是捧出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晒干的玉米、棉花和几颗饱满的花生。“谁摸过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玉米?”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举起一片小手。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站起来,眼睛亮晶晶地说:“我帮姥姥剥过玉米,玉米粒儿会‘啪嗒啪嗒’掉在竹筐里!”她边说边模仿剥玉米的动作,指尖在空中轻轻捻动。我顺势拿出提前录制的视频——农民伯伯在田间收割、奶奶在厨房揉面、爸爸在阳台修理花盆的片段,没有解说词,只有风吹过稻田的声音、面团揉动的沙沙声。当画面定格在妈妈缝补衣服的手时,后排一个男孩小声说:“我妈妈也这样给我补过袜子。”那一刻,我知道“劳作”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词语,而是变成了孩子们记忆里温暖的画面。

在创作环节,我没有规定统一的制作主题,而是鼓励孩子们用黏土、彩纸、废旧纸盒等材料,表现自己熟悉的劳作场景。这一设计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将美术技能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刚开始,有个男孩皱着眉说:“我不会捏农民伯伯。”我没有直接教他怎么捏,而是蹲下来问:“你见过爸爸修理自行车吗?他的手是什么样子的?”男孩眼睛一亮,拿起黏土捏出了一双握着扳手的手,接着又用纸盒做了自行车的车架。最后,他的作品虽然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却通过“手”和“工具”的组合,生动展现了劳作的场景。

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女孩用彩纸折了一把小扫帚,却怎么也粘不到纸做的簸箕上,急得快哭了。旁边的男孩看到后,主动把自己的固体胶递过去,还说:“我帮你折个小纸条当把手,这样就能粘住了!”两个孩子合作完成作品后,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让我想到“合作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同伴间的互助不仅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后来,我在教室里设置了“互助角”,每次手工课都会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忙,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帮同伴调整黏土的形状、分享彩纸的颜色,我忽然觉得,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孩子画画、做手工,更是在培养他们感知美、分享美的能力。

下课前,我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成了一个小小的“劳作博物馆”——有捏得圆滚滚的饺子,有用纸盒做的小书桌,还有用彩绳编的小渔网。一个孩子指着自己做的小书桌说:“我想把它送给妈妈,妈妈每天都在书桌上给我批改作业。”另一个孩子拿着小渔网说:“这是我想象中爷爷捕鱼的样子,爷爷说渔网里装着全家人的饭。”听着孩子们的话,我忽然意识到,《劳作之美》这节课的“美”,从来不是指作品有多精致,而是藏在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里,藏在他们对家人的牵挂里,藏在他们用双手创造的温暖里。

走出教室时,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那些色彩斑斓的作品上,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或许他们不会成为艺术家,但当他们在生活中拿起锅铲做饭、用针线缝补衣物、在田地里播种庄稼时,会想起三年级的这节美术课,想起自己曾经用黏土捏出的劳作场景,想起劳作本身所蕴含的踏实与温暖。而这,大概就是美术教育最珍贵的意义——让美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在感知美的过程中,成为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人。

文档评论(0)

186****20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