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追本溯源:为什么样样食物都要吃是幼儿健康的基石?演讲人
追本溯源:为什么样样食物都要吃是幼儿健康的基石?01落地有声:如何让样样食物都要吃从认知到行动?02守正创新:2025年背景下的新思考与新实践03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样样食物都要吃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领域12年的幼儿园保健教师兼大班主班老师,我常蹲在餐桌前观察孩子们的用餐状态:有的孩子把青菜挑得干干净净,碗里只剩白米饭;有的攥着鸡腿啃得满嘴油光,却对眼前的番茄鸡蛋汤视而不见;还有的对着胡萝卜丝皱起眉头,小声嘟囔我不吃这个。这些场景让我既心疼又焦急——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样样食物都要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关乎孩子一生健康的重要课题。今天,我将从科学依据、实践策略、家园协同三个维度,与各位老师、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均衡膳食的认知与习惯。
01追本溯源:为什么样样食物都要吃是幼儿健康的基石?
1从儿童营养需求看膳食均衡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幼儿版的核心要求,3-6岁儿童每日需要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豆类、奶及奶制品、油脂类五大类食物,涵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六大营养素。我曾参与过幼儿园的膳食调查,发现约42%的幼儿存在三少一多问题:蔬菜摄入少(日均不足100g)、全谷物摄入少(以精米白面为主)、优质蛋白来源单一(仅依赖鸡蛋)、高糖高脂零食多(每日零食占比超总热量20%)。
以维生素为例,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免疫力下降,而胡萝卜、南瓜、菠菜等橙黄色与深绿色蔬菜是其主要来源;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增强抗病能力,却仅存在于新鲜蔬果中。去年班上有位小朋友反复感冒,体检发现血红蛋白偏低(轻度贫血),追问饮食才知道他从不吃绿叶菜和柑橘类水果——这正是维生素C缺乏影响铁吸收的典型案例。
2从发育规律看饮食习惯的可塑性幼儿期(3-6岁)是味觉发育的敏感期,也是行为习惯的可塑黄金期。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幼儿对新食物的接受需要10-15次的反复接触,5岁前建立的饮食偏好可能延续至成年。我曾记录过一个案例:小班新生朵朵拒绝所有带绿色的食物,我们通过持续8周的蔬菜小侦探游戏(观察青菜在水中的沉浮、用蔬菜拓印画、品尝不同烹饪方式的青菜),到中班时她已能主动选择菠菜粥和西兰花。这印证了:幼儿对食物的排斥更多源于陌生感,而非真正的不喜欢,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引导。
3从长远健康看早期饮食的奠基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儿童期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会增加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我参与过的学前饮食与成年健康追踪研究(样本量200)显示:6岁前能规律摄入五大类食物的儿童,18岁时超重率比挑食组低37%,血脂异常率低29%。更值得关注的是,均衡饮食的孩子在注意力、情绪稳定性等方面表现更优——大脑发育需要的DHA(来自鱼类)、B族维生素(来自全谷物)、锌(来自瘦肉)等营养素,均依赖多样化的膳食供给。
02落地有声:如何让样样食物都要吃从认知到行动?
1构建五感联动的认知场景,打破食物偏见0504020301幼儿的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说教多吃蔬菜有营养远不如让他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来得有效。我在课堂中设计了食物探秘站系列活动:视觉探索:用放大镜观察不同蔬菜的纹理(如白菜叶的网状脉、胡萝卜的层状结构),对比生熟状态的颜色变化(如青豆煮熟后更翠绿);触觉体验:在蒙眼摸食物游戏中,让孩子通过触感分辨土豆(粗糙)、山药(光滑)、藕(有孔洞);嗅觉启蒙:开展气味瓶大挑战,将洋葱、柠檬、芹菜等切片装瓶,引导孩子描述像雨后的青草味酸酸的像糖果;味觉阶梯:从最易接受的食物开始,如将胡萝卜蒸熟捣泥拌入粥里,逐步过渡到焯水切片、清炒,最后尝试生吃(如胡萝卜条配酸奶蘸酱);
1构建五感联动的认知场景,打破食物偏见听觉互动:用捣蒜器压碎花生时的咔嚓声、煮玉米时的咕嘟声,让孩子感知食物加工的过程。
去年春天的春笋主题周,我们带孩子挖春笋、剥笋衣、观察笋的生长结构,再一起煮笋汤、炒笋片。原本拒绝吃笋的乐乐边嚼边说:原来笋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像小火箭一样,脆脆的很好吃!这种基于生活经验的认知,比单纯的图片讲解有效10倍。
2创设正向激励的就餐环境,培养自主选择能力餐桌是培养饮食习惯的主阵地,我将其打造成美食小乐园:
环境暗示:墙面张贴食物彩虹图(红橙黄绿蓝紫对应不同营养素),餐垫设计成我的食物小火车(每节车厢对应一类食物),让孩子直观看到今天我吃了几种颜色;
角色代入:设立膳食小管家岗位,每天由2名幼儿负责分发餐具、介绍今日菜品(如今天的番茄炒鸡蛋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能让我们的小身体更结实);
趣味规则:推行三颗小印章制度——愿意尝试新食物(1颗)、吃完自己的一份(1颗)、主动分享我喜欢的食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