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板块一 专题二 微学案3 突破缺字类题目(教师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docxVIP

35 板块一 专题二 微学案3 突破缺字类题目(教师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板块一专题二微学案3突破缺字类题目(教师版)-2026版高三总复习一轮语文(教考衔接)

微学案3突破缺字类题目

2024年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所选吕本中的《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的颔联“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中出现了一个缺字,第14题C项就此设计: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因为这首诗有缺字,所以命题角度比较新奇,选择题C项引入教材中学过的《庄子·逍遥游》,以此推断颔联所缺字为“鹏”,让考生判断正误,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下面从命题和解题两个角度来分析此题的精彩之处:

命题精彩处具体阐释

把日常阅读素养凝聚在一个字的识别上舟常常代指“我”。如“野渡无人舟自横”,“自横”的是诗人的无奈。因此颔联前句“舟比蜉蝣千顷外表面上写的是舟,实际上写的是“我”,体现自我渺小。

对诗情脉络的解读聚焦在一个字的判断上首联描绘了春水初涨、青草繁茂的春意盎然之景。颔联写诗人感受。面对这样的大好春光,人往往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而颔联后句若用“鹏(大鸟),则体现不了自我的渺小,不合乎诗情发展脉络。

部分命题给考生指路B项对C项有提示作用。B项“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是对颔联前句的阐释,强调了小舟与蜉蝣的同一关系,而C项强调“鹏与斥的对比关系,两句内物象的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从这一选项的命题设计来看,这是一个创新考法。这一创新考法本质上是考查考生推敲诗歌中的字、词的能力,要求考生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这种考法不仅能检验考生对诗歌语言细腻度的把握,还能促进他们深入剖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艺术手法。

结合教材推敲所缺“意象”

命题者在命制诗歌题时,围绕缺字材料“意象人物”等,在选择题中考查考生推敲所缺“意象人物”等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对“意象人物”等诗歌形象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推断能力。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枝。

佳人拾翠[注]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拾翠:本指拾取翠鸟羽毛作为首饰,后指妇女游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通往渼陂的纡长道路,经昆吾,御宿川,紫阁峰的阴影倒映在渼陂水上。

B.颔联出句句式倒装,将“香稻放在醒目之处,说明这里物产丰美,起强调的作用。

C.“乌鸦”常在秋天出现,有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后面“晚”字提醒缺字是“暮鸦。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回到现实,长吟远望,在抚今追昔的沉思之中,白头深深低垂。

C[C项,古诗中李商隐《丹丘》有“几对梧桐忆凤凰”,俗语有“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在古诗词中,“梧桐”与“凤凰常常联系在一起。缺字应是“凤凰”。]

(2)有人认为颈联“佳人拾翠仙侣同舟”与尾联的“苦不协调”,请你阐述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诗是杜甫《秋兴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吟望之苦。诗的前三联是回忆,写昔时与朋友共游名胜的豪情。尾联写被困夔州的现实困境,国破家不在,身世飘零,亲人朋友无一个在身边,自己空怀抱负。

结合颈联和尾联具体分析:“佳人拾翠”“仙侣同舟描绘春景,词汇和意象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重现往日的美好,与“苦”字所代表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颈联的美好画面与尾联的“苦低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当前内心的痛苦和沉重。颈联的用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用意深刻,反衬诗人的寂寞哀伤。

[答案]颈联用词恰当。①“佳人拾翠”“仙侣同舟用词华丽绚烂,充满了欢乐和幸福的气息。②乍看颈联与尾联的“苦”不协调,实则运用衬托之法,这种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诗人当前孤独寂寞、苦闷凄凉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此意

刘黻

此意苍苍晓不难,罚令狂士受饥寒。

春风纵好惟贪坐,夜月虽明亦懒看。

杜老却因穷得句,□□非为拙辞官。

世情一味嫌清淡,多刈幽兰种牡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说天意就是要让狂傲之士遭受饥寒,议论中有明显的感彩。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