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届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论坛
历史的价值性与价值的历史性
——重思马克思哲学中科学历史观与人文价值观的关系
王巍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l00871)
【内容摘要】在马克思哲学中,科学的历史观与人文的价值现相互联系,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价值观脱离历史观的支撑而显示出纯粹的价值悬设性;二,历史现与价值观的初步统一,
但价值观仅仅单线地附载于历史观之上;三,历史的价值性与价值的历史性之问的有机融合.
从三阶段的发展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也经历了两个阶段,而不是在《德意志意
识形态》中一步就成熟的.
【关键词】科学历史观人文价值现唯物史观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哲学始终是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的。不同的哲学通过不同
的言说方式来阐述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唯心主义尽管有万般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最
大的优点就在于直指人的自由,以应有(价值观层面)来批判现实(历史观层面),因而包
裹了深刻的人文因素。如果唯物主义仅仅只完成了对现实社会关系的一般性描述的话,那是
无法真正超越越唯心主义的: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的历史观)的理论中生发不出人的
自由向度以及实现自由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人文价值观诉求),那就无法真正与唯心主义相
抗衡。
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价值观层面的人文关怀的线索无疑是始终存在的,但需要指出的
是,这种人文关怀的线索在马克思那里是被置放在一个崭新的理论界面上来反映出来的,这
种新的理论界面就是历史性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价值观层面的人文关怀被消解在历史观层
面的“生产关系”的界面中,并由此而使它成为一种更为深刻的人文线索。
马克思之所以仅仅抓住历史观层面的生产关系概念来阐发其哲学的人文价值内容,一个
重要原因就在于,在他看来,对人文价值的最大关注就是致力于揭示出一条实现这种人文价
值的现实途径。正如黑格尔所说:结果若无通向它的道路便是虚假的。1马克思哲学最为重
要的一个理论层次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抛弃唯心主义,而是扬弃唯心主义,即在唯物主义的基
础上来解析如何通达人的自由的问题。如果说在超越唯心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只
是仅仅转到了对历史过程之中的社会关系的实证描述的话,那就成了一种实证的历史科学,
因而无法真正完成以下两个理论平台之间的跨越:一是现实的经验历史或西方学者所讲的物
质生产的平台;二是人的自由的平台。下面我们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梳理,看一看历
史观和价值观是如何在马克思哲学发展的过程得以相应地展开和推进的。
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一、综观马克思整个一生的哲学研究,围绕“物质生产”和。人的自由”这两大平台,
其科学历史观和人文价值观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中学毕业论
文、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的作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和《1844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相关著作,总的来说,这一阶段马克思是在脱离了“物质生产”的基础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ll页·
238
第四届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论坛
上对人的自由向度的探索——脱离了科学历史观支撑的人学价值观。第二个阶段包括《神圣
家族》、《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这一阶段中,马克思的唯
物史观I2已经成熟,价值观的诉求开始置放于科学历史观之上,但这种置放是一种单线的、
决定论的置放,尚未达到一种有机统一的程度。第三个阶段包括《雇佣劳动与资本》、1848
年革命后马克思的相关文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在这一阶段中,马克思才真正
实现了对“物质生产”和“人的自由”这两个平台的跨越,实现了科学历史观与人文价值观
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唯物史观II的层面。
二、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其科学历史观和人文价值观的统一。人文价值观随着科学历史观
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观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占据主导和显性的地位。人价值观则是一条隐性
但绝不能忽视的线索,如果没有这一条线索,历史观都会沦为“客观历史编纂学”而丧失其
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
一、脱离了科学历史观的人学价值观悬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L1认证传输专业试题汇总(含答案).pdf VIP
- (新版)中移动传输专业L1认证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docx VIP
-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3(共456题).pdf VIP
- 项目编号szcg2007041645 项目名称2007年度深圳市储备土地管理.doc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民法典版(可直接打印).pdf VIP
-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1.2.2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课时训练.doc VIP
- 光伏电站检修规程(行业标准).docx VIP
- (新版)中移动传输专业L1认证考试复习题库-下(多选题汇总).docx VIP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doc VIP
- 《企业经营数据分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