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文体篇幅与传播方式的关系.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古代文体篇幅与传播方式的关系.pdf

hIl≥wHorizonh竹D./^~ww幽仑nashi、^舱ive. n叉5 陈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从口耳相传、刻写、抄写到印刷;从甲骨、金石、简帛到纸张;从册、卷子、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从官刘到坊刻私烈,古典文献的传播方式经历了材质、书写方式、装帧方式、传播渠道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的文学文体的篇 幅也由短到长。这种文体篇幅容量不断扩充的情况不仅在不同文体之间产生,相同文体内部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由短变长。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学的栽体不断的演进与革新为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进而影响到了文体的革新。 【关键词】文献栽体;传播方式;文体篇幅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7—4309(2012)03—003s一2.5 论古代文体篇幅与传播方式的关系 文学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为物质载体与非物质媒介。非物 了。无论是甲骨卜辞,周代青铜铭文,还是石鼓文字,早期文 质媒介则以口头传播为主;物质载体经历了甲骨、金石、简 献的书写方式是以刻写为主,虽然相比于口头传播,刻写的方 帛、纸张、印刷和电子载体等这正种过程。文学的载体基本上 式减少了口耳相传造成的“失真”,使得文献传播有了长久保 是沿着书写、保存、传播便捷的万向发展。每一种文学载体对 存的物质载体。不过,因受载体的取得和刻写效率等的限制. 前一种文学媒介的替代,对每种不同文体的发展包括文体自身 刻写的文献文字数量有限、传播规模也小。比如金文与石鼓文 的发展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 一般为宫廷所用,所以此时文献的传播虽然有了新的载体,但. 制或样式。作者在从事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效用,必然采取 是口头传播的作用以及意义仍然存在。 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本篇论文考察 相对地,周代以前所保留下来的主要文学形式,就是诗 文体演进与传播方式的关系,将重点聚焦于中国古代传播方式 歌,而且是形制简单,篇幅短小的诗歌。如在佣易》中,保 的发展过程,是否对文学作品篇幅的演变产生影响。 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谣。周易是古代的一部巫书,在那些作为卜 筮用的卦辞中无意中保存了部分的古代歌谣,如《屯·六二二》: 一、口头传播与原始文体 屯如,遭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这是写古代抢婚的 “文献”一词,在最初起源之时分属两个不同的意思. 诗,短章中仅有十二个字。但却已经有了简单的构图,曲折的 “文”指文章.“献”则喻指贤, (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 情节以及和谐的韵律。诗歌起源于劳动,劳动的呼声节奏自然 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文字尚未诞生之时, 而然地决定其韵律。但是这种有节奏性的语言形式一旦形成, 人类信息的传播基本依靠口耳相传,即所谓“献”。早期的神 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文体。所以,适应劳动韵律和古代简 话与歌谣即是靠着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这也就是原始时期主 单的表达方式(即单音节词较多)而产生就是二言体的短章。 要的文学样式,即原始诗歌、原始神话和原始歌舞。其中,原 不言而喻,这种简短的二言体更加有利于传播,相反的利于流 始诗歌比较明显的可能是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动作的 传同时也使得二言体更易保存下来。 疾徐发出的一种呼声。此时的诗歌有节奏、有韵律,但也非常 从商到西周,文学形式变化最大的是诗歌从二言体向以四 简短。“断竹、续竹、飞土、逐。”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 言体为主的较长篇幅的转变。不过文学体制通常都是在旧有的 首原始歌谣,后人名为《弹鼍蛤。它形象生动的反映了原始先 基础上,将二言诗两旬简单叠加就变成了早期的四言诗。相比 民截竹系竹制作弹射工具狩猎的情景,为二拍子节奏。除了此 之下,单旬旬式加长,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