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说内涵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境界说内涵论.doc

境界说内涵论   摘 要: 境界说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人们也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境界说的内涵并对它作进一步的理解,以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学习与写作。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说 内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一格,自有名句。”但以“境界”论词并不始于王国维。“意境”最初是一个佛教用语,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典文论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后开始全面形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他指出了三种境界:物镜、情景、意境,但这里的意境并不包含物镜、情境,而是与二者并列的一个概念。继王昌龄之后,皎然、刘禹锡、司空图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时至宋代,严羽在皎然诗论的基础上,提出以“禅悟”为核心的兴趣说,后王士祯又在严羽的基础上提出与“兴趣说”相关联的“神韵说”。到清代,王国维将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开启了中国文学迈向现代化的门径。境界说作为一个核心的美学思想,尤其有着丰富的内涵,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析。   一、人品与词品   此为其审美内涵的前提条件。“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内美”指人的美好心灵、性情,亦即人品,“修能”指学力、修养,运用于文学创作中指作者的词品。作者借屈子的话在于强调人品与词品,亦即性情与学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二者“必兼具而后愉快”。[1]他以苏轼、辛弃疾人品与词品的一致,作了正面论述;又以周邦彦、史达祖人品与词品的错位,作了反面的论证。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雅量高致”是作者看重二人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指个人的率真之气。元好问谓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王国维也认为,三代以下诗人,没有超过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他们所取得成就,与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雅量高致”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指作品所表现出的宽宏高洁之气,苏、辛都是豪放词的代表,他们心胸磊落、不为世俗所累,处在动荡的时局中,却都有坐怀不乱的君子之风,不平则鸣。其作品集中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这是正面的论述。从反面来看,他引用前人的论述,对史达祖、周邦彦的人品、词品作了鉴订。史喜用“偷”又“意贪”,贪富而失节,周则“荡”,疏隽少检,因此他们的作品也表现不出“雅量高致”。   人品与词品应统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作为抒情文学的词,应该更注重人的内在美,在作者一再强调的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的论述中,人品是第一位的。文天祥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王国维认为其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这里的风骨就包含了人品与词品的一致。   二、气象   这是其审美内涵的重要内容。《人间词话》多次论及,手稿三曰:“太白纯以气象取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里。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喜迁莺》差勘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但这里的“气象”并不是指简单的景象、物象,是与境相关的一种恢弘之境,它侧重于由境所激发的沉潜之气,它不是浅吟低唱,而是豪放开阔的气势,抒发个人的磊落情怀。“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那西风残照中的汉家陵阙,是现实中李唐王朝每况愈下的写照。由秦娥一人的感情上升到国家的千秋大业,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体现出宏大的气魄。而范仲淹、夏英公词虽具气象,然已不能与李白相提并论。在其关于对李煜及南北朝词人的论述中,气象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如:“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李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词到李后主有了宏大的境界,将伶工之词发展为士大夫之词,这肯定了李煜在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他的词虽未脱离花间的窠臼,但他在后期所写的词,则体现了异于同时代词人的一面,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获得了一种更为广泛的形态与意义。在《浪淘沙》中词人写了自己沦为阶下囚的困顿生活。往日的荣华富贵,只能在梦中寻找,独自凭栏中的“无限江山”是何等的沉重,美好的事物又一去不复返,“别时容易见时难”,是作者所得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其词寄慨极深,概括面广,给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感,充分体现了“气象”之美。   三、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这是在审美基础上的一个实践标准。《人间词话》手写稿之六十写道:“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入其内”与“出其外”是相反相成的,“能写”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