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docVIP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

初中美术论文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   [内容摘要] 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温岭民间艺术更是具有浓郁的海洋地域风情,本文从积极动手实践、增强文化认同;挖掘地方资源、激发爱乡热情;开展采风活动、拓展创作灵感等三个角度阐述在美术课教学中如何融入当地极具人文色彩的风俗、事件,以丰富美术课的内容,增添生活情趣,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关键词]美术教学 地方特色 融入 策略 美术是实践的提升,美术教育离不开生活实践,应体现生活性,区域性,时代性。浙江温岭是一个沿海小城市,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是在固定的室内进行,内容也以教科书为主,虽利于统一管理,却失去了与生活接触的真实感。教科书里的很多内容也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孩子,比如《美丽的西湖》,对于杭州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熟悉,因为西湖就在他们旁边,而农村的孩子大部分关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来源于书本。我们如果有目的的把地方资源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源于生活,来自本土,将艺术与生活紧紧相连,则更能丰富美术课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产生出优秀的艺术教育成果。 一、我市的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及其美育特性 (一)我市地方美育特色 1.旅游文化。浙江温岭是一座美丽的江南海滨小城,在2003年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位居全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方山—长屿硐天景区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称号,其中长屿硐天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如画的石塘渔村, 称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和“东海好望角”,又因新千年、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而名扬四海…… 2.海洋文化。地处东海之滨的温岭,有着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如中国渔村第一舞:箬山大奏鼓,是我国惟一一个渔村传统舞蹈;有一年一度农历七月七的小人节被民俗专家认为是汉民族乞巧文化的遗存;老画家郭修琳的海洋国画独树一帜;剪纸家郭献忠的海洋风情剪纸蜚声剪纸界…… 3.石文化。在温岭境内,最著名的石景文化有三处。一是“空中花园”方山顶。山体雄伟,如桌如台,千仞绝壁,奇峰罗列,山顶坦荡开阔,面积七百亩,四季山花烂漫,潭水青碧,马尾松千姿百态,奇秀无比。二是望眼欲穿“石夫人”。她那俏立山冈的倩影,高高上卷的发鬓和悠然远眺的眼神,深沉无声地向人们传述着她那向往自由、爱情和幸福的坎坷人生。三是鬼斧神凿长屿硐。硐天风光独特,洞体随岩性而变,形态十分自然,犹如石钟,四壁如桶。多洞相连,洞洞生奇, “虽由人凿,宛自天开”。充分体现了温岭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神奇妙想的创造力,是最经典的石文化。 4.名人文化。温岭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如人称“豪情壮采,直逼苏轼”的宋代江湖派诗人戴复古,著有中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的宋代植物学家陈泳,被誉为“博远古雅,当代宏秀之宗”的明代儒学家宋泐,明代祭酒谢铎,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柯召、闻邦椿、李邦河、蔡道基等名人均诞生在温岭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二)地方文化的美育特性 1.生活性。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表现在打破逼真反映自然的法则,更强调艺术创作应表现个人对客观生活的心理体验,对生活的再创造。可见生活经验对于学生创作是多么重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自然风光等到处都存在美。结合主题的实施,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美,不但引导学生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它,更引导他们富于感情的接受它。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加深体验、扩展经验。如:如收集有关的图片、书籍等资料,尽量组织参观、旅游、游戏等实践活动。只有当孩子的经验越丰富,其感受也就更深刻,从而产生表现的愿望,才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审美表现。 2.区域性。教育是文化的媒介、载体和创新的过程,教育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的涵泳关系,区域文化是区域教育的深厚底蕴。使学校的学科课程与人居环境、文化设施、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美术文化,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对文化进行传承。发掘地方资源要遵循发展特点,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必须本着“适时运用、适量运用、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地域资源的发掘和传承,既有美术课程的创新性,也有区域文化的传承性,发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地域美术特色资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环境中去感受美和认识美。 3.时代性。体现校本课程特色必须与时俱进,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体现时代性。新课标提到:“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试想,如果画家罗中立没能敏锐地紧紧抓住我国由农业走向工业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运动” 变化进程,那个代表亿万“中国人民的父亲”的《父亲》形象会如此震撼人心地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父亲”吗?我们不应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应积极主动地迎接、认识、研究和利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