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推荐】2017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10 谈中国诗.pptVIP

【备课推荐】2017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10 谈中国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课推荐】2017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10 谈中国诗

10 谈中国诗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学者。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等。其作品《管锥编》是论述《周易正义》《左传正义》等典籍的学术巨著,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钟书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本文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这也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写汉字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词语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指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 凑泊:生硬地结合在一起。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凌风出尘:形容品行高洁,超出一般。 拔木转石:拔出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 风会:风气,时尚。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辨近义 (1)一蹴而至 一挥而就 辨析:“一蹴而至”同“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可从适用对象的角度加以区别。 例:①从目前的情况看,治理腐败不可能一蹴而至,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②那国色天香的牡丹,在汪先生的笔下一挥而就,花团锦簇,竞相开放,鲜艳欲滴。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数见不鲜 司空见惯 辨析:“数见不鲜”,指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两词都不接宾语,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不新鲜、不稀奇,后者强调的是不必惊讶、不必奇怪。 例:①亲情题材的作品数见不鲜,让人潸然泪下的自然也不少,然而有理性高度的作品却并不多见。 ②稍有点头疼脑热便去诊所挂吊瓶,这样的看病模式的确司空见惯,然而其中却潜藏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含蓄蕴藉 富于暗示 反对“本位”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主旨归纳 本文针对特定听众关心的问题,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既详细介绍了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同中之异”,又阐发了中外诗歌的“异中之同”,以增强听众对中国诗歌特点的了解,并促进双方“相互尊重和宽容”。文中渗透着作者深刻的文化心理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诗歌文化的热爱和崇尚之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 把握观点,概括要点 1.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具有哪些特征?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①中国诗是早熟的  ②中国诗篇幅短小  ③中国诗富于暗示  ④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⑤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中国诗与外国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有,表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答案:“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品味语言,了解手法 1.“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暗喻。“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请指出这句话的本体、喻体。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①本体:中国诗。喻体: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②本体:中国诗人。喻体: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③这个比喻说明,与外国诗比较而言,中国诗篇幅短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在“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中,“哈巴狗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