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
浅论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一课程目标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一、“文本细读”的内涵??
文本细读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8226;布鲁克斯提出的。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文本细读作为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的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这一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即“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它最终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
新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显然与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有所区别,它的目的和旨归锁定在阅读教学上。在这一语境下,文本细读应当“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而行”。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具有以下特征:1.文本细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言语,仔细品味,才能领悟作家的情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2.细读直接指向言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言语则是家的基石,只有细读文本言语,牢牢地抓住言语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文本这棵大树根深叶茂,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3.教师“在场”。??
二、寻找“文本细读”的关键点??
1.于矛盾处生疑。文本细读,必然指向言语本身。后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罪恶的漏洞。”任何语言都只是一种表象的存在,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思想和情感往往隐藏在语言这层面纱之后。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言语的前后矛盾处,进行细读,才能发现文本这片风景的绝美之境。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说:“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是无形的、无重量的,怎么可以说“沉淀”?这显然是矛盾的。如果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就可以发现,“沉淀”意在说明是过去的,不是未来的;是记忆深处的,不是表面的;是美好的,充满了诗意的。??
2.于逆情悖理处探疑。作品中的人物行为有时不合常规,这些不合常规之处就是细读的关键点。如:《守财奴》。当老葛朗台看到欧也妮手中嵌着金子的梳妆匣时,“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纵”、一“扑”,如此敏捷的身手显然不符合葛朗台76岁的年龄。但这不合常理的举动,恰恰是作为“看见金子,占有金子”的执着狂对金子的本能反应,由此可见出葛朗台对金子的贪欲。??
3.于无疑处存疑。“于未晓处质疑,于无疑处生疑”,是文本细读的最高境界。文本中有些细节,初读觉得并无大碍,但若细细品读,就可以读出疑问。比如:《雷雨》中有这么一处对白。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鲁侍萍答:“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这一问一答,初读起来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细究起来,则不禁令人生疑。按周朴园的问题流向,鲁只需回答“是的”就行了,后半句的回答完全是多余的。那么,把后半句去掉行吗?另外,她为什么不提别的,而单单提“洋火”?很显然,去掉后半句,剧情就无法发展下去了。鲁不提别的生活细节,是因为30年前有关“洋火”的生活情景在她心中印象特别深刻:(1)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2)周的衬衣被火烧了个窟窿,鲁在灯下为周缝衣服(衬衣上的梅花的来由)。总之,“洋火”是鲁周二人美好生活的见证,有了它,就能引发二人对往事的回忆,推动剧情发展,并充分地展现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复杂感情,让周朴园这个人物成为“圆形”人物。??
三、“文本细读”的课堂操作策略??
1.诵读。文本细读,“读”为先,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南朝裴松之语)、“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主要指“诵读”,是出声地读。一个优秀的教师,总会在课堂上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法,如: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表演朗诵、名家配乐朗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声音的世界里,直接感受人物(或作家)的爱恨情仇,因为“人的情感能够最细致地表现在声音上”。(丹纳语)。笔者也曾着力设计许多朗读课,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得在《声声慢》的学习中,陈甜用如泣如诉的声音诠释着易安居士“点点梧桐雨”的寂寞,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喝彩。在《项脊轩》的诵读过程中,全班同学在两位女生声情并茂的对白中体验到了亲情之美和失去亲情之痛,课堂里顿时寂然无声。抒情类文本,更加需要学生不断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案:ABB[a]-J-8ABB机器人高级编程.docx VIP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pptx
- 优秀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分享.pptx VIP
- JGJT117-2019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标准.docx VIP
- 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初三调研(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PDF】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pdf VIP
- 电机基础知识入门 [(日)井出万盛 著] 2012年_部分10.pdf VIP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件(共27张PPT)讲解.ppt VIP
- 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docx VIP
- 丹江口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构建实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