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社会犯罪与传统文化互动及其防控对策
黑社会犯罪与传统文化互动及其防控对策
摘 要: 帮会文化作为黑社会犯罪传统文化基因,其在对宗法制借鉴的同时产生了异化,在对忠义观吸收的同时曲解了其原有含义。因此,有必要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道德修养要求方面对黑社会犯罪的传统文化基因拨乱反正。进而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构社会信仰、延续传统文化根脉、改变中小学教育格局以及加强国学教育等,扼制黑社会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黑社会犯罪; 传统文化; 帮会文化; 互动; 儒释道文化; 防控
中图分类号: D9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3.006
“犯罪不是别的,不过是文化的一个侧面。”[1]2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黑社会犯罪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犯罪的产生源于文化间的冲突和矛盾,这是一般社会的共同现象。严景耀先生曾在其论著中指出:“对于社会犯罪,只需考虑到发生行为的社会的??化传统,就会得到理解和解释,中国的犯罪只能用中国的文化来解释。”[1]5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文化的视角对黑社会犯罪进行研究,旨在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 黑社会犯罪的传统文化基因――帮会文化
(一)黑社会犯罪的传统文化母源体――帮会文化
黑社会犯罪是指黑社会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与黑社会自身直接相关的犯罪行为。帮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①文化的最直接的渊源。帮会的最初形态是底层民众通过一定的形式所结成的秘密群体,其在我国源远流长。“帮会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家族宗法文化。到了清代随着封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帮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各种帮会在清代时已发展不下于三四百种。帮会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态势,其中势力最大的必属洪帮、青帮两大帮派。”[2]47 可以说,帮会在其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其组织形式,文化内核,帮规纪律等大都被现在的黑社会所吸收,并加以改造。一言以蔽之,帮会是现代黑社会的雏形和母源体。
“帮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内在动力,其对我国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48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对黑社会产生的影响上,以“忠、义、信、勇、智”为核心的黑社会帮规,很容易在内涵极其丰富的帮会文化中找到其“影子”。因而,黑社会犯罪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帮会文化的因子。(2)当今黑社会在组织构架、帮规帮纪、黑话暗号、入会仪式等方面都在模仿旧时帮会的组织形式,这也看出帮会文化对黑社会的组织构成有很大的影响。(3)对黑社会内部运行和活动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犯罪手段和成员的交流方式上。一方面,虽然当今黑社会犯罪形式多样,但那些旧社会帮会所从事的黄赌毒行当依然是其活动范围的基础。另一方面,当今黑社会依旧沿袭着封建帮会的黑话、隐语、暗号等神秘的联系手段。(4)封建黑帮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需要披上合法的职业外衣从事非法活动。并且,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会寻求政治上“保护伞”。旧帮会的这套生存法则促使黑社会朝着“合法化”的方向发展和向政治领域不断渗透。
(二)帮会对血缘宗法制的借鉴和异化
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帮会从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血缘宗法制。血缘宗法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之一。由于中国内地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西南地区为高山阻隔,西北部是沙漠和戈壁,东部是广袤的太平洋,而中部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又四季分明,最适于农业生产,形成了典型的农耕文明。在这种文明形态下,农民居有定所,免受颠沛流离之苦,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繁衍生息,以血缘关系将人们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最终又形成了宗法制。血缘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伦理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并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中谈到:“中国的家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概念……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我们的社会关系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3]321-322 在与自己血缘之外的人表示关系的亲密时,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拟制血亲的方式,产生一种类家庭的伦理性。比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在古代老师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父亲,又比如义结金兰结为异姓兄弟姐妹,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体现。
帮会的成员极为复杂,既有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有好勇斗狠的散兵游勇、破产的手工业者和走江湖卖艺者等,为了将他们团结起来并使其获得一种身份上的彼此认同,类家庭化的关系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青帮拜师如父,收徒如子,而且有这样的口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兄弟如手足”。青帮一般称前辈为师“父”,更突出了这种拟制血亲的关系;为了显示出辈分的差异,一般用字的顺序来代替,比如青帮的“元明心理,大通悟觉,普门开放,万象依旧,罗祖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