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纹甜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摘 要: 针对河南省网纹甜瓜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依据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基础,制定了网纹甜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该技术规程的制定可促进河南省网纹甜瓜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河南省网纹甜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键词: 网纹甜瓜; 设施生产; 技术规程
网纹甜瓜是厚皮甜瓜的一种,果实成熟后外果皮覆有明显网状木栓化组织,酷似网状,故称“网纹甜瓜”,为果品市场上高档水果之一[1]。河南省是国内甜瓜的重要产区,年播种面积仅低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2016年播种面积5.24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87%[2],网纹甜瓜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已成为濮阳、滑县、兰考等地的主要栽培甜瓜类型。由于网纹甜瓜生长对管理技术要求严格,水分、肥料、温度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及果面网纹形成[3-4]。目前,河南省网纹甜瓜生产管理存在很大盲目性,尚停留在一般厚皮甜瓜的管理水平上,商品果率不高、种植效益低,严重制约着网纹甜瓜产业的良性发展。针对河南省网纹甜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基础上[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制定了网纹甜瓜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并通过了河南地方标准审查,于2018年4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2018年第14号批准发布,标准号为DB 41/T 1600―2018,于2018年7月17日正式施行。该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可促进河南省网纹甜瓜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保证上市果品品质、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网纹甜瓜生产所用水、肥、农药进行了严格控制,有利于促进河南省网纹甜瓜向持续、健康、高效方向发展。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网纹甜瓜设施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网纹甜瓜设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主要的引用文件包括: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10―2018(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3735―2017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5618―2015 环境土壤质量标准;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质;DB41/T 732―2012 设施厚皮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网纹甜瓜:在果实成熟期外表皮有明显木栓化组织的甜瓜类型。
4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厚、通气良好的土壤种植,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2015的规定,农田灌溉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2012的规定。
5 栽培季节
5.1 冬春季生产
12月下旬至第2年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至4月上旬定植,5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采收。
5.2 夏秋季生产
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或直播,8月上中旬定植,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采收。
6 育 苗
6.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品种登记的适宜相应茬口的优良品种,冬春季生产应选择耐低温弱光性强的品种,夏秋季生产应选择耐湿和抗裂的品种。
6.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的要求。
6.3 育苗设施
选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冬季育苗应采用有加温设备的温室,也可铺设电热线,制作电热温床;春季可采用多层覆盖或加保温被;夏季可选用配有防虫网、遮阳网的塑料大棚。
6.4 基质
基质质量应符合NY/T 2118―2012的要求。可选用商品基质,也可选用质轻、透气性好、保水性良好、含有一定量有机物质和矿质元素的材料配制,一般用草炭、蛭石及珍珠岩按体积比3∶1∶1混匀。
6.5 容器
育苗要采用不超过72孔的穴盘。
6.6 种子处理
将种子置于55 ℃温水中,搅拌至自然冷却后,继续浸种3~4 h后捞出洗净,用干净的湿棉布包好,置于30 ℃恒温箱中催芽至露白。
6.7 播种
将露白种子播种于浇足底水的装有基质的穴盘中,每穴1粒,覆盖1 cm厚基质,播种后床面覆盖地膜,当70%幼苗顶土时及时撤除地膜。地膜选用应符合GB 13735―2017的规定。
6.8 苗期管理
6.8.1 温度 播种至齐苗期间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 ℃,夜间控制在20~22 ℃;齐苗至第1片真叶展开期间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控制在18~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