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四川川石石漠漠化化综综合合治治理理成成效效及及问问题题和和对对策策分分析析
2019年08月29 日
摘摘要要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 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情况 、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和治理成效 ,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按照
因地制宜 、“山、水 、田、林 、路”综合治理 、标本兼治 、协同增效等原则 ,提出了深入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建
议 。研究指出 ,虽然四川省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从多年的治理实
践看 ,四川省 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依然面临着生态系统依然脆弱 、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治理任务重施
工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 ,为此应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一是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恢复 ;二是开展草地改良与建设 ;三是实施配
套工程 ,保土节水 。
关关键键词词 ::石漠化 ,综合治理 ,对策 ,四川省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 ,是 溶生态系统退化到极端的表现形式 ,是在热带 、亚热带湿润 、半湿润气候条件和 溶极
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 ,受人为活动干扰 ,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造成土壤侵蚀程度严重 ,基 大面积裸露 、砾石堆积 ,土壤生
产力严重下降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现象[1][6-8]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
障 ,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省内 溶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广 、程度深 ,石漠化存在蔓延 、恶化的趋势 ,严重威胁长江上游生
态安全 ,制约全省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 。
1 四四川川石石漠漠化化土土地地现现状状
四川省 溶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区 、川南盆地边缘区 、川东平行岭谷区 、盆中丘陵区 ,处于东经100°07′〜107° 15′ 、北
纬26° 10′〜30°4 1′范围之间内。石漠化土地以川西南山地区和川南盆地边缘区为主 ,涉及10个市 (州)的46个县 (市 、
区)。据四川省第二次监测结果显示 ,四川省 溶区土地面积2777267.7hm2 ,其中 :石漠化面积731926.3hm2 ,占 溶区面
积的26.36% ;潜在石漠化面积768797.1hm2 ,占 溶区面积的27.68% ;非石漠化面积1276544.3hm2 ,占 溶区面积
的45.96% 。石漠化土地中 :轻度石漠化土地177120.4hm2 ,占四川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4.20% ;中度石漠化土
地404334.9hm2 ,占55.24% ;重度石漠化土地127422.2hm2 ,占17.4 1% ;极重度石漠化土地23048.8hm2 ,占3.15% 。
2 石石漠漠化化综综合合治治理理情情况况
党中央 、国务院对 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多次对治理石漠化做出重要批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推进荒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推进荒
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008年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以来 ,先后制定实施了 《 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
划大纲 (2006-2015年)》和 《 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 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
效 ,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 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呈现出面积持续减少 、危害不断减轻 、生态状况稳步好转的态
势 。
2.1 四川省石漠化综合治理概况
依据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 溶地区地貌类型 、 溶发育条件 ,将四川省 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为川南盆地边缘区 、川西南
山地区 、川东平行岭谷区 、四川盆中丘陵区 、川东北盆地边缘区共5大治理区 。
2.1.1 川南盆地边缘区
该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 ,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 ,地貌以低山为主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降水丰富 。 溶
区主要土壤为黄壤 、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 ,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包括四川省泸州市叙永 、古蔺两个
县 ,宜宾市长宁县 、高县 、珙县 、筠连县 、兴文县 、屏山县6个县 ,乐山市五通桥区 、峨眉山市 、犍为县 、沐川县4个县
(市 、区)以及眉山市洪雅县 ,共计13个县 (市 、区)。该区采取措施严格保护现有植被 ,因地制宜地恢复林草植被 ,积极
探索推广生态经济兼顾的治理模式 ,加强坡耕地治理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 。
2.1.2 川西南山地区
该区地处四川西南缘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 ,中山地貌为主 ,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神店“神”在哪里?.pdf
- 沈阳市柔性引进人才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pdf
- 审计师和客户私人关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两家内资事务所的跨案例研究(二).pdf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2016年甘肃酒钢集团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上).pdf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2016年甘肃酒钢集团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下).pdf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2016年甘肃酒钢集团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中).pdf
- 生活方式城镇化:甘肃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路径(上).pdf
- 生活方式城镇化:甘肃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路径(下).pdf
- 生活方式城镇化:甘肃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路径(中).pdf
- 生命历程视角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需求研究——基于2008年和2011年广州住房调查数据的分析(上).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