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延安》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
2.熟读成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
2. 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
难点:
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山丹丹花开红 艳艳》(阿宝),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这首民歌歌名是什么?谁唱的?是用什么形式写成的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是一部镌刻在黄土高原的传世巨著,是劳动人民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怀的心声,它游荡在天空,流走于沟溪,回音于山谷。
【精品课件】展示“信天游”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 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它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可参考【微教案】《信天游》
那么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又会有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让我们与贺敬之一起回延安,了解信天游,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挚爱深情。
二、整体感知
【精品课件】
1.作者作品
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是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他于1940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六年。1956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3.了解延安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 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这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战争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4.初步感知。
(1)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意诗情。
(2)听读【音频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搂定(lǒu)??? 脑畔(pàn)?? 糜子(méi)? 油馍(mó)
(3)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生点评。
(4)你认为洋溢于全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参考:激动、喜悦。回延安的过程。
(5)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
参考
第一部分:写与亲人重逢时的激动和喜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前程 。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局部探究
【精品课件】
(一)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朗读诗歌,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合作探究。
1.诗人回到延安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
2. 朗读诗歌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如何写出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3.体会诗人在第一部分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4.朗读诗歌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 如何描绘诗 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5.朗读诗歌第五部分,思考: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6.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品析。
预设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喜悦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赞颂
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2.诗人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两个“莫”,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展示出诗人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