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思辨录辑要.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思辨录辑要.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儒家: 思思辨辨录录辑辑要要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思辨录辑要》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思思辨辨录录辑辑要要 字数:5409 思辨録辑要 (清)陆世仪      思辨録辑要三十五卷,国朝陆世仪撰。世仪字桴亭,太仓人。是书 乃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而成,仪封张伯行为汰其繁冗,分类编次, 故题曰辑要,明非世仪之完本也。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 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十四 门。世仪之学,主于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主于施行实政,不空 为心性之功。于近代讲学诸家最为笃实,故其言曰:天下无讲学之人, 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间书院徧天下,呼 朋引类,动辄千人附影逐声,废时失事,甚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 士横议也。又曰:今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 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髙谈性命,无补于 世,所以来迂拙之诮也。其言皆深切着明,足砭虚憍之病,虽其中如修 齐类中必欲行区田、治平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不免有迂阔之失,而大 端切于日用,不失为有禆之言。惟伯行意主贪多,往往榛楛勿翦,甚至 如头容直一条、王周臣书屋警语一条之类,前后重出,亦失于刋除。倘 撷采英华,汰其枝蔓,则弥为精善矣。            思辨録辑要序      余既编辑濓洛关闽之书以示学者,而于古今著述家有一言之几于道 者,皆欲表而出之,以为羽翼。爰得桴亭陆子思辨録一编,爱翫不释 手,乃重订以行于世,而为之序曰:内圣外王之道,灿着于六经,折衷 于四子,而发挥阐绎于周程张朱五夫子之绪言,至矣尽矣,不可以复加 矣。后之著书立说者,非浅陋卑近则沦于空虚、入于邪异,师心自用, 畔道离经,谓之不知而作可也。故有志圣贤之学者,惟取六经四子与夫 周程张朱五夫子之绪言,虚心学问,俛焉日有孳孳,而著书立说,不惟 不可,亦不必也。虽然,中庸言博学审问,而即继以愼思明辨者,盖思 之欲其愼,然后体之于身者精切而不浮;辨之欲其明,然后措之于事者 详宻而不紊,斯能收学问之功,以为笃行之地。此陆子思辨録之所为作 也。陆子隐居讲学,无当世之责任,而内圣外王之道,存之不忘于心, 谈之不离于口,其所思辨者,不外于六经四子、周程张朱之旨,而补苴 张皇,不遗余力。时可以佐佑六经四子、周程张朱之旨之所未及,笔之 于书。其思精切而不浮也,其辨详宻而不紊也。六经四子周程张朱之 书,譬则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长沙、河间、东垣、丹溪诸大家之奥博 精深也,得陆子为之别其温凉升降之品,指其臓腑经络之微,释其处方 用药君臣佐使之冝,而又自出妙心慧眼,审运气之不齐,酌方土之各 异,务使用之者可以砭膏肓而起痿废,则陆子之为人心世道讣者至深逺 矣,岂与夫师心自用、畔道离经、漫欲著书立说者比哉。或以陆子为朱 子后一人,则余不敢知,然其于内圣外王之道,六经四子周程张朱之 书,思之辨之,既已有素,不可谓非正学之干城也。且既以思辨名书, 则即以陆子一人之思辨,发天下后世学者之思辨,亦何不可之有。故序 而刻之。康熈四十八年己丑仲冬仪封后学张伯行书于榕城之正谊堂      思辨録辑要序      君子著书以传道,道不备而传书,书传道未传也。夫道何昉乎?是 太极之所以生天生地生人物,而圣人之所以参天地育万物起化于一心者 也。其原至逺,其理至微,其体用至正而至大,千圣百王传之孔子,孔 子备千圣百王之传,后有作者,不可及也已。然其后頼曾子子思孟子传 之,又頼周程张朱四五君子传之,得一传之之人,则圣道明;久之而不 得一传之之人,则圣道明而复晦。故天下不可无传人也。自朱子迄今五 百余年矣,其间非无人,但传之而适以叛之者有之,传道而不能尽道之 分量者有之,吾谓非明睿之资不足以见逺,非广博之学不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