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祖父园子》课文分析和研究
课文分析
“祖父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祖父,她给了“我”心灵自由,爱飞了“我”心灵,舒展了“我”人生。
一、童年是彩色、流动画。
文章用独特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画面。第一二小节是一副色彩丰富画,由白、黄、大红、金粉蝴蝶,金蜻蜓,绿蚂蚱,各色鲜艳花组成,绚丽而富于生气。这么画面,对于身处钢筋混凝土包围城市人,尤其是城市孩子,无疑是童话般世界,会令她们无限向往。第十三节则是一副流动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伴随作者文字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不仅让读者能够充足感受作者童年生活愉快和自由,而且还能唤醒读者潜藏在心灵深处童年,让它逐步出现,让它慢慢清楚,拨动读者心灵之弦。读者会自然而然地乐作者所乐,乐读者自己所乐。
二、童年是自由而愉快,饱含祖父爱。
课文关键写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游戏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这一切全部是自由,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备,是完全了解甚至是赞同。祖父给和“我”足够宽松气氛,让“我”自由愉快,不光是祖父园子,更有慈爱祖父。祖父许可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自由,她爱放飞了“我”孩子天性,在她暖融融爱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愉快而又幸福童年。
三、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寄情于景,寄情于物是古诗常见一个表现手法,如王维《红豆》、杜甫《春望》。本文也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如:“一切全部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全部是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全部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些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些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愉快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经过拟人化描写表现自己自由愉快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四、语言轻快灵动。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示情感。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词语多,结构复杂句子就是长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句子就是短句。长句和短句各有特点,表示效果也各有不一样:长句能使表示严密、正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动内容;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适宜于叙述性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担心气氛,激越情绪、欢快心情、坚定语气等。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气氛,表示了自由愉快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稚气和童言天真无忌。
如:“祖父发觉我铲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天天吃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吗?’”
资料链接
萧红
严格根据《呼兰河传》中描写恢复萧红旧居
萧红(1911.6.2—1942.1.22),女,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影响。因为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和萧军同居,两人认识不少进步文人,参与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和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和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很快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以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相关《呼兰河传》
这部作品以作者本身童年回想为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