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传统文化看《京华烟云》的女性形象
《京华烟云》有“现代红楼梦”之称。书中人物近百,女 性占了多半,构成了一个艳丽多彩的女儿国:冰雪聪明的木兰, 端庄典雅的莫愁,娴雅淑静的曼娘,才华横溢的红玉……那是一 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 女儿们因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气 质秉性各异,走着不同的 人生道路,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命运。
《瞬息京华》中的女儿们,大都受到儒道传统文化的影响。
木兰是姚思安最喜爱的孩子, 受其父道学思想的影响,她成 长为一位清雅超逸的道家女儿。宝钗的丰韵,黛玉的灵秀,湘云 的豪爽,探春的精明 在木兰身上都隐约可见。她是道家女,
也是儒家媳,集儒道文化精华于一身,且兼有时代精神。她独立 主见,却保留着传统文化美德,她堪称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 的完美女性。
木兰从小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有着超凡脱俗和顺其自然的道
家精神。她有自由的身心,当遭遇困难挫折时她能用顺势的方式 进行自我超越。而她一生中最大的超越,就是她的婚姻。木兰其 实深爱孔立夫,但因曾家对自己有救命之恩, 她便如曾家所愿嫁 入曾府以身报恩,婚后她悉心经营和荪亚的婚姻, 日子过得美满
幸福。
木兰在婚姻家庭中也展现出道家的超凡脱俗与个性自由
其父影响,木兰也愿“内衣清白,外穿布衣,也胜似内衣污秽, 外罩绸袍。”她热衷于远离功名的田园隐士生活, 所以她同意荪
亚弃绝从政;她能想象如出现家道中落,可以粗茶淡饭。在现实 生活中,她除了进行精神方面的奇思妙想,并没有放弃心灵企盼 的洒脱自由。婚后她并没有受到束缚反而更加自由, 丈夫荪亚陪
她一起享受着登山临水的快乐。
《京华烟云》中的儒家女性占绝大多数。第一类是典型的儒 家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像姚太太、马祖婆和陈雅琴等人。她们是 中国儒教文化影响下的典型,深受封建礼教的戕害却浑然不知, 反而时时恪守并维护着封建礼教。 如陈雅琴的逆来顺受,丈夫纳 妾她丝毫不敢反对,这种琐碎卑微的家庭妇女角色是中国封建文 化的残留。第二类儒家女性是莫愁、红玉、曼娘等儒家文化熏陶 出来的旧式小姐。这些端庄典雅的小姐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着儒 家的教养,自觉谨慎地履行着儒家所规范的三从四德。 曼娘淑静
庄重,她明知未婚夫平亚将不久于人世, 却依然担起冲喜的重任, 无怨无悔,贞烈如斯。平亚病逝后,曼娘守身如玉,她默默呆在 曾府的院落里静观春去秋来,默览梅凋鹤老。曼娘的人生悲剧, 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与其相似命运的儒家女性的典型境况。 第
三类儒家女性是银屏、暗香等大家庭中使用的丫鬟。 这些苦命的 丫鬟与小姐不同,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对于外界压迫有不同 的表现,有的会坚决反抗,也有的会妥协甚至甘于为奴。从表面 看,银屏是个富于反抗的丫鬟, 可实质上她是为了自己能跻身于 上层社会才强烈反抗。她企盼自己能嫁给姚体仁, 为了得到一妻 半妾的身份,竟甘心和华大嫂一起侍奉体仁以抓牢他的心。 可见, 在银屏强烈反抗的背后展现的是她骨子里抹不去的奴性意识。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都美丽善良, 端庄贤惠,且知书达理。林语堂对这些女性的态度是竭力褒扬或 深表同情。这方面酷似曹雪芹对《红楼梦》中女儿们的态度,展 现了作者的女性崇拜。细看《京华烟云》,林语堂有意安排男性 家长让权于自己的夫人:在姚府,姚思安一心修身养性,不理家 庭琐事;在曾府,曾文璞先是依靠曾太太和桂姐治理家务,后来 又依靠能干且处事周到的儿媳木兰; 在牛府,牛似道官运亨通其
实是得益于他的太太马祖婆。纵观全书,不难看出《京华烟云》 在塑造以上女性形象时也体现了作者林语堂的女性崇拜。
林语堂对道家文化熏陶出来的女儿,如木兰是喜爱有加的, 认为其按照天性生活,超逸脱俗;他对于儒家礼教束缚出来的女 性却深表否定,并对深受儒教传统戕害的女性深表同情。 他曾在 其书《中国人》中谈到过儒家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自由限制的批 判:“理想的女性不再是以前那种受人压制、 娴静、文雅的女性, 而是接近于欧洲妇女那样天真活泼健美的女性。 ”可见,林语堂
的女性观是充满人道主义的,是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
当然,林语堂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并非一概排斥, 他对那些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女儿们也并非全盘否定。 红玉博学多才却红 颜薄命,他对此深表惋惜,可见林语堂对儒家文化之精华也是持 肯定态度的。由他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木兰可见, 他心目中的理 想女儿应是集儒道两家文化精华于一身,即应揉和儒家的温婉典 雅与道家的灵秀超逸于一体。林语堂对《红楼梦》深有研究,他 纵观大观园女儿之后得出觉悟, 认为理想的女儿形象应该是儒道 互补的,即“钗黛合一”。从这点来看,木兰就不只是中国道家 女儿的代表,她也是儒家文化精华的结晶。
然而,仔细读过《京华烟云》之后,我们在欣赏木兰、莫愁 等优秀女儿时,心灵深处总会激起淡淡遗憾的涟漪。我们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