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Macrolides, lincomycins and polypeptide antibiotics)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⒈抗菌作用
⑴抗菌谱(窄,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第一代;⑵抗菌活性:
抑菌作用(治疗剂量)
杀菌作用(高浓度)
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不可逆地结合到50S亚基
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的移位
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
少数促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特点:
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①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类仍敏感。
②对第一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③对第二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3.由单一耐药向多药耐药发展,MLS耐药(大环内酯-林可霉素-链阳菌素耐药);⒈产生灭活酶
⒉靶位改变
(核糖体的结合部位甲基化产生耐药)
⒊摄入减少
4.外排增加;三、体内过程
1. 吸收: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
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
2. 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红、阿霉素胆汁浓度高(10倍)。
3. 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1.在酸性环镜中不稳定, 故常制成肠溶片、包肠
溶膜、酯及酯化物的盐类
2.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3.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
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及结肠炎
、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
4.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 和 肝损害; 克拉霉素
⑴对酸稳定,但首过消除明显。
⑵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最强者
⑶应用同红霉素,亦与甲硝唑合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抗HP治疗(可用阿莫西林替换)。
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 阿奇霉素
⑴抗菌谱较红霉素略广,且对G -菌抗菌活性强于
红霉素。甚至于对某些细菌表 现为杀菌效应。
⑵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最强的,但对金葡菌、肺炎球菌的抗菌活性弱于红霉素。
⑶耐酸,口服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⑷不良反应较红霉低。 ;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代表药
抗菌作用
;;
机制(与红霉素相同)
与G+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的合成
注意:林可霉素 + 红霉素 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类
代表药
抗菌作用
机制;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多粘菌素E(polymyxin E);Summary(1);5. 林可霉素类主要作用于 对 无效
6. 林可霉素类的抗菌机理:
7. 林可霉素类主要特点:
8. 林可霉素类首选用于:
万古霉素类对 作用强大,对 无效
万古霉素类的抗菌机理:
万古霉素类主要用于;Chapter4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一.定义
二.分类
三.共性
四.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产碱杆菌属;①只对需氧菌有效
②杀菌速度和杀菌持续时间与剂量呈正相关
③PAE长,且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
④具有FEE(初次接触效应)。
⑤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始、延伸、终止)
1. 起始阶段:抑制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 延伸阶段:与30S亚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