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导入: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2、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 法。 积累文言词汇: 解释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燕赵之收藏 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其 其孰能讥之乎? 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指出下列句中字的活用情况 (1)六王毕,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问题设计: 本文卒章显志,读最后一段, 思考: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不爱其民 探究讨论: 秦不爱其民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大兴土木,奢侈无度,劳民伤财 广罗女色,浪费珍宝 问题思考: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总结历史教训, 提醒唐统治者勿蹈覆辙。 节俭名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丘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周恩来) 老师寄语: 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从现在做起, 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贯彻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课后作业 1、写一篇关于“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倡议书 2. 背诵全文。 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赋”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读文章也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读透文章。本文无论是从语言本身还是结构意蕴上都有较典型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理解文本时,应让学生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 学生存在“剩饭剩菜,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气,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价值观。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坚决杜绝浪费行为。 效果分析 1、预习效果较好。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引领学生自己在课本圈划批注。预习好是前提,课前的提前规划和布置是课堂高效的有力保障。 2、课堂效果看,教师设置的环节较为紧凑,能紧紧引领学生动脑思索,积极探讨。 3、学生的价值观方面,通过分析文本,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行为,树立“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价值观。 4、方法技巧方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文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是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阿房宫赋》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本单元中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篇幅较长,容量较大。首先让学生预习好课文。课堂上,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词类活用;把握文意,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明确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树立“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价值观。 评测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u) 辘辘(lulu)远听 鼎铛(dang)玉石 B.囷囷(qunqun)焉 尽态极妍(yan) 架梁之椽(yuan) C.阿(e)房宫 剽(piao)掠其人 金块珠砾(li) D.尽锱铢(zhizhu) 妃嫔媵嫱(yingqiang) 逦(liyi)迤 2. 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