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中微创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中微创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1
1、资料与方法 2
2、结果 4
3、讨论 6
文2:现代医院妇科手术中微创手术的应用 8
1 资料与方法 8
2 结果 10
3 讨论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中微创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文1: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中微创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上颌后牙区种植时常因上颌窦底位置过低导致剩余骨高度不足而需要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方法包括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内提升)和经前外侧壁开窗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外提升)。上颌窦外提升是由Tatum[1]在1986年首次提出,其优点是视野好,可以广泛剥离窦底黏膜,植骨效果可靠,但外提升对外科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大,术后反应明显,因此主要适用于窦底剩余骨高度在5 mm以下和窦底形态比较复杂的病例。上颌窦内提升也由Tatum[1]首先提出,Summer[2]于1994年将其完善,通过骨凿敲击造成窦底骨板骨折,从而将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敲击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提升过程中窦膜容易穿孔,提升高度有限,多用于窦底剩余骨高度在5 mm以上的病例。临床医生针对传统骨凿法内提升做了各种技术改进[3,4],另外发明了水囊扩张法、液压法[5,6]等,这些方法虽然不采用骨凿,但效率较低,操作繁琐,技术敏感度高,难以推广使用。Heo[7]于2014年设计了一套高效安全的微创内提升(sinus crestal approach,SCA)器械,临床操作简便,用时短。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不适感和术后眩晕等并发症[8]。但采用该器械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后的效果评价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SCA器械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通过锥形束CT( CBCT)和根尖片评估提升植骨的质量,术后并发症和远期效果。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该研究获得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审批号: PKUSSIRB-)。选取2015年1~12月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口腔外科就诊的上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56例,共68个牙位。年龄23~76岁,平均岁,其中男31例,女25例。所有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稳定,术前经CBCT(VATECH-DCTPRO,韩国)检查,窦底剩余牙槽嵴高度4~9 mm,测量软件为CBCT自带软件(easy3D 2009)。排除标准:(1)全身禁忌症,(2)头面部放疗,(3)接受双磷酸盐治疗的患者,(4)口腔卫生差,(5)未控制的牙周炎,(6)未控制的糖尿病等。
手术方法
上颌窦内提升手术采用SCA微创工具(韩国,NEO公司),包括先锋钻,S-刃球钻,止动环,窦底检查器械,植骨器械等。其中S-刃球钻为最关键的窦底骨质磨除器械(图1)。在一定的转速下(1200RPM),S-刃球钻可以在窦底骨质和窦底黏膜之间保留一薄层皮质骨(头层膜),将窦底黏膜与球钻的切割刃分隔开(图2)。手术由2名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完成。采用4%复方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常规切口设计,切开、翻瓣后,定点备洞,保留1 mm窦底骨质(如术前测量剩余骨高度6 mm,备洞备至5 mm)。继续扩孔至直径 mm,然后转速调至1 200 min,用直径 mm的S-刃球钻配6 mm止动环,磨除窦底剩余骨质,磨除过程中向根方轻微施压,增加深度1 mm,如果窦底骨质完全磨除,通常会有落空感。随后用窦底检查器械配6 mm止动环沿着备洞侧壁向根方检查,到达窦底时亦会有落空感。如果窦底仍有骨质,更换7 mm止动环继续磨除剩余骨质,用窦底检查器械(图3)检查,直至窦底剩余骨质磨除干净,用鼻吸气法检查窦底黏膜是否穿孔,如果窦底黏膜完好,提升高度超过2 mm,则植入 g Bio-Oss骨粉(瑞士),可以继续扩孔,同期植入种植体。68颗种植体中,5颗8~ mm植体,其余为10 mm种植体,植体直径为 mm。其中65颗种植体植入扭力大于15 N·cm,采用穿龈式愈合方式, 3颗种植体植入扭力不足15 N·CM,采用埋入式愈合。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口服阿莫西林(每次 g,每日3次),替硝唑(每次1 g,每日1次)。%复方氯己定含漱2 min,每日3次。
图1 S-刃球钻和止动环
图2 S-刃球钻安全磨除窦底骨质示意图
图3窦底检查器械
评价方法
(1)术后即刻行CBCT检查,测量提升的高度,观察植骨的形态,以及有无穿孔并发症。术后3个月、1年复查时做CBCT检查,观察植骨的变化和窦底提升形态。测量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儿童癫痫主要照顾者院外居家照护过程中的护理服务需求分析.doc
- 老年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doc
- 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doc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2变化及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的关系分析.doc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观察.doc
- 参芪蛭龙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应用于MN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oc
- 乙肝后肝纤维化应用通络软坚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doc
- 有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doc
-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细菌清除率研究.doc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护理流程的应用分析.doc
- 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的价值.doc
- 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超早期拔除尿管的效果观察.doc
-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不同静吸复合麻醉镇静深度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oc
- 针刺联合渐进式床上康复操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研究.doc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doc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doc
-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止痛效果对比分析.doc
-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全麻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术后苏醒时间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oc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doc
- 不同神经阻滞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4小时止痛效果的影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