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年汽车行业出海专题报告
1.2021年是车企出海“元年”,电车占比已达25%
2021 年是中国汽车出海“高光期”的元年,电动车出海贡献了重要的增量。复盘过 去几年的我国汽车出口销量,2017 年至 2020 年始终保持在 100+万辆的水平,但是 2021 年出口呈现出亮眼的增长。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1 年我国汽车出口销量实现 201.5 万 辆,同比涨幅达 101%,首次突破 200 万辆大关。 2022 年 1-5 月出口近百万辆,增长势头不减。2022 年 1 至 5 月,出口销量 96.9 万 辆,同比+44.7%,汽车生产虽受疫情影响明显,但仍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斯拉在中 国建厂提升部分增量,但同样受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 1~5 月出口量约 10 万辆,占比不足 10%。排除特斯拉的出口量,我国自主品牌月度汽车出口量仍表现出强势增长,今年 5 月 疫情影响缓和后,单月出口量跃升至 24.5 万辆,同比+73.4%,国内疫情防控压力减轻后, 出口供给不足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缓解。
增长原因主要有二: 1. 在 2018 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下滑,中国车企开始意识到海外市场对于增长的重要 性,部署出海计划,并在 2-3 年后开始兑现。同时在全球汽车销量停止增长的情况下,通 用、福特、日产等企业海外业务利润坍缩,叠加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要求更多资金投入, 许多海外车企纷纷收缩业务版图,如福特、通用战略性退出北美、中国以外的市场,日产 退出欧洲、韩国市场。 2. 新能源车出口带动增长:2021 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销量达到 59 万辆,和 2020 年 出口的新能源车销量相比几乎是三倍,即使减去特斯拉(中国)贡献的 16 万辆出口,增 长也十分可观。纯电动车是新能源车出口的大头,实现 54.6 万辆。出口车辆的新能源占比 从 2020 年的 21%提升到了 2021 年的 29%。
从结构看,我国向六大洲均有出口,亚洲是出口第一大市场,占整体出口量的 33.5%。 国产汽车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市占率普遍不高于 6%,在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市占率略 高于 10%,但整体都并非高位。对比之下,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远超上述几大市场,且逐 年攀升,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市占率从 13.4%提升至 21.5%。此外可以看出,虽然在 欧亚美洲等市场中国车企目前的市占率不高,但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在全球各个市场中 国国产汽车的占比均有提升,在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占比提升显著,中国汽车的竞争 力正在逐渐凸显。
2.油车可渗透低势能国家,电动技术变革助攻高势能市场
汽车发展历程+本土汽车工业底蕴定义“势能” 我们引入“势能”这个概念来阐述国内汽车的出口壁垒。势能主要指目标国家内车企 的发展力。 “势能”的第一个维度,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时间。如果将各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放在 同一个坐标中,可以看到美国的汽车工业标志性起点在 1910 年 ,伴随福特 Model T 将流 水线生产概念引入汽车行业,1015 年 Model T 的价格下降到 440 美元,是当地工人 4 个 月的工资,汽车开始走进美国家庭,美国汽车保有量开始腾飞;德国汽车工业可以追溯到 1920 年,在二战后 1950 年左右开始恢复;日本的汽车工业则是在 1950 年左右起步,借 助 1970 年石油危机的契机实现对美国市场的拓展。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工业起步相比 中国早几十至百年,无疑是“高势能”国家。
“势能”的第二个维度,是当地本土品牌的实力,低势能国家的汽车售价和中国相比 高 30%-50%,但是汽车工业起步的时间,或千人汽车保有量,并不是“势能”的唯一衡 量标准。以泰国为例,虽然泰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在 2020 年为 265 辆/千人,高于中国的 201 辆/千人,但是泰国本土品牌缺位,市场主要被日系车主导,带来的结果之一是本地汽 车产品竞争不激烈,产品售价较高:虽然泰国 2020 年的人均 GDP 约为 7,300 美元,低于 中国的 1.1 万美元,且平均物价和购买力相对较低,但是汽车售价比中国普遍高出 30%-40%,例如凯美瑞在中国售价 18-27 万元,但在泰国售价折合人民币为 27-34 万元。 综合上述两个维度,我们把欧洲、北美、日韩区域定义为高势能市场,把其他包括东 盟、南美、中东、非洲等在的地区内定义为低势能市场。
中国油车可渗透“低势能”国家,电动技术变革助攻“高势能”市场
复盘 1900 年以来欧美、日本等地区的汽车工业发展,和出海历史,可以得到一个结 论:“高势能”市场向下出口是顺水推舟,“低势能”国家向上突破需要借助技术变革。 美国、欧洲汽车工业起步较早,在 1920 年左右已经实现了比较好的规模化生产。 19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