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美学论文资料).docVIP

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美学论文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美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文学作品”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05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 2 一、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相关文论综述 2 二、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4 (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4 (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4 (三) 白居易《琵琶行》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5 (四)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5 三、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的美学启示 6 文2:探讨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艺术之美 8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 8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意象之美 9 (一)古典诗词中的亭子建筑 9 (二)古典诗词中的房屋建筑 10 (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11 参考文摘引言: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美学论文资料) 文1: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 宋代郭知达在《九家集注杜诗》引赵彦材的话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宋代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说:“一篇全在尾句”, 南宋著名词人张炎在《词源》中也强调作词要“思其头如何起, 尾如何结”, 可见, 结尾是古典诗词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环, 是“压轴戏”, 因此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 因为结尾的好坏关系到全篇的成败, 正如俗话所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 好的结尾或是有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 或是有云卷云舒的深沉宁静, 或是有蓦然回首的顿悟冲击, 让人在击节赞叹之余, 又回味无穷。 其中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极具画面感, 诗情画意、浑融完整, 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含蓄蕴藉的艺术美感, 而且与中国艺术创作中常用的“留白”手法有很多相通之处, 是最好的结尾模式之一。 一、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相关文论综述 宋朝学者沈义府在《乐府指迷·结句》说:“第一要起得好, 最要紧是末句, 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情最好。”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 人民文学1963年版) 。通过梳理归纳几首经典的古典诗词,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 “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功不可没。以下为对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的相关文论综述。 (一) 一篇全在尾句, 如截奔马。词意俱尽, 如临水送将归是已。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历代诗话》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二) 对句好可得, 结句好难得, 发句好尤难得。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沧浪诗话校释》, 人民文学1983年版) (三) 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 一“风絮”, 又“掩重关, 遍城钟鼓”之类是也。或以情结尾, 亦好。往往轻而露, 如清真之“天使教人, 霎时厮见何妨”, 又云“梦魂凝想鸳侣”之类, 便无意思, 亦是词家病, 却不可学也。结句或就题结, 或开一步, 或缴前联之意, 或用事, 必放一句作散场, 如剡溪之棹, 自去自回,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元杨载《诗法家数》, 《历代话诗》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四) 大抵诗之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远;曰结句要不著迹。 (元杨载《诗法家数》, 《历代诗话》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五) 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人民文学1961年版) (六) 收句非绕回即宕开, 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上海古籍1978年版) 综上所述, 中国古典诗词中“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的相关文论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而且对于“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的说辞或叫法也是众说纷纭, 精彩纷呈:范晔称之为“事外远致”;刘勰称之为“义生文外”;钟嵘称之为“文已尽而意有余”;刘禹锡称之为“境生于象外”;司空图称之为“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长于思与境偕, 乃诗家之所尚者”;苏轼称之为“妙在笔墨之外”;郭熙称之为“景外意”、“意外妙”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说法不一, 但内涵殊途同归、大同小异, 万变不离其宗, 都可归纳为“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 这是名正言顺, 顺理成章的。 二、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