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女》教学设计
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①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彤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如此反复借彤管 “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
②诵读这首诗,思考“彤管” 这类美好事物在诗中的象征作用,感受反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的基础知识,积累文化常识;
2.鉴赏诗歌的“赋”、细节描写、反复、象征等艺术手法;
3.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重难点
重难点
鉴赏艺术形式,感悟诗歌情感。
课堂环节
课堂环节
情景导入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走近《诗经》
《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写作特点: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的句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章法
内涵
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表达效果
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内容主题
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2.《诗经》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内容
风
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
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
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手法
赋
是直接铺陈叙述。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姝(shū) 俟(sì) 隅(yú)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炜(wěi) 荑(tí)
2.解释词义
①见:通“现”,出现。
②爱:通“薆”,隐藏,遮掩。
③说:通“悦”,喜爱。
④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⑤匪:通“非”,不是。
⑥姝: 美丽漂亮
⑦城隅:城角
⑧踟蹰:徘徊
⑨娈:美好
⑩洵:确实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任务2:自由诵读,概括章节内容。
第一章
写青年之急。(相候)
第二章
写青年之恋。(相赠)
第三章
写青年之诚。(相悦)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分析手法,概括形象
任务说明:文学作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等正面描写,对比、反正等侧面描写。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中,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作品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一般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思考1:“静女”到底静不静?为什么?
明确 ①不静。②“爱而不见”足见女子的调皮、可爱、活泼。虽然女子躲起来,但在男子看来该女子是娴静的;男子已经沉迷于对女子的喜爱之中,被迷得不知道审美标准了,就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百合花》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茶馆(节选)》群文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登高》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短歌行》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反对党八股(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荷塘月色》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群文阅读++教案.docx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拿来主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哦,香雪》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琵琶行(并序)》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劝学》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鹊桥仙》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必语文修上册.docx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最近下载
-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名师课件.ppt VIP
- 网络服务业网络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方案.doc VIP
- 2025年高中《通用技术》考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堰水力计算水利工程.xls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背诵提纲.docx VIP
- 2025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 Python 编程挑战赛(个人赛)初中组决赛模拟试卷(一).docx VIP
- 一种推送滚轮.pdf VIP
- EPC项目:基于风险管控的质量体系构建与实施.docx VIP
- 4洗涤剂总活性物的测定.pdf VIP
-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