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勒与突厥关系考论
从6世纪中叶到8世纪中叶,铁勒和土耳其人作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中国隋唐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铁勒在北朝历史上称敕勒,亦称高车;《通典·铁勒》、《新唐书·回鹘上》皆言铁勒为敕勒之“言讹”,北朝之敕勒、高车即隋唐之铁勒是很明显的。
在北朝时期,敕勒(高车)为柔然汗国(公元402——502)统治下的人口众多的被压迫民族,柔然汗国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敕勒(高车)诸部人民英勇斗争的结果。公元552年,居于“金山之阳”、并且役属于柔然汗国的突厥族,在其酋长土门可汗率领下,乘柔然汗国由于敕勒的反抗斗争日益衰弱之机,起兵征服铁勒,击溃柔然汗国的统治,在蒙古和中亚草原建立了广大而强盛的突厥汗国(公元552——745)。铁勒人有“百余万户”
从语言上看,铁勒与突厥都操突厥语,即它们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二者也有一些共同处。但铁勒和突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识别的标准观察
铁勒是今日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从我国丰富的史籍出发,对铁勒是否为单独的民族称谓问题进行学术探讨,不仅具有学术上的兴味,而且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铁勒是突厥的一个民族
铁勒同突厥的关系问题,即二者是一个民族还是各别为族的问题,是中外学术界分歧颇多,至今尚未得到完满解决的问题。
铁勒,《隋书·铁勒传》载有四十余部:唐武德初漠北有十五部铁勒;贞观初有“九姓铁勒”。九姓铁勒亦称“九姓”。鄂尔浑河碑铭
铁勒一名语源,西方汉学家沙畹·汤姆森等人均认为即ToIis之音译。1937年我国岑仲勉先生发表《跋突厥文阙特勤碑》,多方征引材料,证明ToIis乃我国隋唐史籍中常与达头对举之突利,他说:“突利之全名应为突利失,亦即ToIis之全译,诚东方(按指东突厥汗国东部)行政区域之长官也”
日本的一些汉学家,认为铁勒与突厥为同族,铁勒即突厥。考“突厥”在鄂尔浑碑文中作Turk,东西方汉学家均认为汉文“突厥”即Turk之音译。此说已成定论。公元1915年伯希和发表《汉文突厥名称之起源》一文,认为突厥乃Turk的蒙古语复数Turkut的音译,是操蒙古语的柔然人于柔然汗国灭亡之际逃往西魏时传入汉地的
还有一种意见,主要是一些西方汉学家所主张的,他们也认为铁勒和突厥是同一民族,但他们认为“乌古斯似可作为在六世纪从中国到黑海之间、统一在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下的全体伟大民族的统称”。换句话说,突厥汗国下的“全体伟大民众”
以上两种意见,看起来是不同的,而实质则是一样的,即他们都认为铁勒和突厥是同一个民族。至于这个族的名称是突厥还是乌古斯(铁勒)则是无关紧要的。例如主张铁勒即Turk音译的小野川秀美就说:“按我的推测,阿史那氏(按突厥可汗姓)的起源也应属于铁勒”
这种把铁勒归结为突厥族而不是单独把它视为突厥族不同的铁勒族的作法,主要是根据鄂尔浑碑文上的下述两句话。《突厥文阙特勤碑》北四行:“九姓乌护本我同族也,当天地骚动时彼等起而叛我”;《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东二十九行:“九姓乌护本我同族也,自天地失序及其心生嫉妒,彼等起而叛乱”
铁勒与突厥绝非同族。首先,铁勒与突厥的居地不同。《周书·突厥传》说柔然汗国时,突厥居“金山之阳”、“高昌北山”(《隋书·突厥传》作“世居金山”、“高昌西北”,《北史·突厥传》作“金山之阳”、“高昌国西北山”,其地在天北东脉博格达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而当时铁勒(高车)主要居漠北蒙古草原;高车副伏周部西迁后,突厥居地虽与高车为邻,但仍有不同。其次,铁勒与突厥虽同操突厥语,但仍有方言的不同
赦!”(《新唐书·突厥传》)。薛延陀汗国灭亡后,唐在漠北铁勒诸部居地置六府七州,设燕然都护府统治之。而漠南突厥府州,唐置瀚海都护府统治之。这种划疆而治的局面一直维持到公元682年骨咄禄复国(即后突厥汗国)。如从颉利可汗的前东突厥汗国灭亡算起,铁勒诸部与突厥诸部以漠为界分地而居者达五十余年。可见有唐一代把铁勒和突厥是分别得很清楚的。唐朝对铁勒和突厥采取的这种划疆而治的政策,固然是为了防止它们一个吃掉另一个,使蒙古草原上不再出现能同唐朝匹敌的游牧大国,但它从另一方面说明铁勒与突厥是两个有不同民族意识和民族利益的民族。
铁勒和突厥既非同一民族,为何毗伽可汗在碑文中要反复地说“九姓乌护本我同族”呢?《周书·突厥传》所载关于突厥起源的传说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线索。《周书·突厥传》说:“突厥之先出于索国(按索国无考),在匈奴之北”,始祖名伊质泥师都。泥师都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其一国于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其一国于处折水;其一居于践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兄弟共奉大儿为主,号为突厥,即讷都六设也”。据马长寿先生考证,以上诸水均在今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值得注意的是,引文中所提到的契骨,据研究即《隋书·铁勒传》所载傍白山分布的铁勒纥骨。是铁勒纥骨与突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