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来华善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数千个国家的使节正在聚集在一起。他们凤爪糖和山上马匹的声音。他们沿着丝绸之路的道路、分支、甚至是小砾石路走,或者随波逐流,沿着大海的风浪走。他们尝了尝苦胆,来到了我人生的目的地中国。
这些来华使节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本国的身份、地位如何?他们来华肩负着何种使命?他们在华期间所受的待遇如何?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他们有着怎样的贡献?
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一番考量。
(一) 汉初的诉讼和战争
从动态上考察古代的来华使节,可以大致看到这样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从汉代到清代大约两千年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的疏密情况,与中华帝国的盛衰状况,中华帝国对外经略的重心,以及遣使来华各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都在致力营造一种古代类型的国际关系格局:华夷秩序。在这个意义上,各国来华使节可说是两千年一以贯之,几乎陈陈相因、代代相承。但这一以贯之绝非静态僵直,而是充满着活力跳动和变数。
汉承秦祚,经略了一个前后延续四百载的两汉帝国。
大汉帝国对外经略的重心,放在西方。由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威压,使汉朝希望联络西方的西域诸国,与之结好,在战略上“断匈奴右臂”。加之,西域诸邦国亦常不堪匈奴的欺凌,也有意结好汉帝国,因此在张骞凿空之后,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西方高鼻深目的使节们便一批一批地出现在汉家宫廷的殿堂中。应该说明的是,狭义的西域,涵盖着今日中国境内新疆地区。那里的一些邦国,在汉代开始内附,终于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这样,人们可以看到,在西汉武帝时期和东汉班超父子经略西域前后,也就是两汉帝国繁荣、强盛的时期,远至中亚、西亚诸邦国的遣使来华也呈现了某种密集状态。例如,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动大宛之战。此役之胜,震动西域,“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军入献,见天子,因以为质焉”(大宛列传,卷一二三,P3178)。当时的安息,“其属大小数百域,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汉使至安息,受到隆重接待,“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及宛西小国驩潜、大益,宛东姑师、扦罙、苏薤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大宛列传,卷一二三,P3173)。到了东汉前期章、和二帝时,正值班超在西域恩威并重,声望甚隆,故而安息仍两次遣使来华。
不过,当汉帝国之国势衰微时,就是另一种情景了。例如,西汉晚期,活跃于吉尔吉斯高原的康居国,以汉遥远,又不复强盛,就不重视汉使,竟将大汉使节安排在乌孙使节之下。罽宾国王则更加傲慢,“数剽杀汉使”,以后时来时绝,汉帝国亦对之无可奈何。位于南亚大陆的天竺国,在东汉强盛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畔,乃绝。”(西域传,卷八八,P2922)
大汉帝国的对外经略是全面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除了派张骞通西域外,还在海上对外进行开拓。《汉书·地理志》那段著名的记载,说明汉朝海上对外触角已经远及南亚的黄支国。而这一路上所经过的国家,如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以及最远的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都派遣使节访华。
东汉时期,从海路而来的外国使节更是不断。公元84年,日南缴外蛮究不是人邑豪献生犀、白雉。这个究不是小小邑邦,有人考作柬埔寨的原始小邦。到了公元二世纪中叶,东南亚叶调(应为爪哇古国,也有考作扶南国①1)国王,在131年(顺帝永建六年)“遣使贡献,帝赐调便金印紫绶。”(南蛮传·序,卷八六,P2937)值得注意的是,叶调国这次派来中国的使节,名子叫作师会。汉帝还给他封赠,“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②2这位师会,大约是见于中国史籍上的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外国使臣。除了叶调国以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缅甸的古国掸国。该国在公元97年、120年和131年多次遣使来华。其中公元120年(永宁九年)那次,“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这位幻人即魔术师“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来华使团里,竟也有一位来自罗马帝国的魔术师。甚至南亚的天竺,当“西域反畔”,不能从陆上丝绸古道前来长安,仍然另辟蹊径,居然在公元二世纪中叶经海上“频从日南徼外来献。”(西域传,卷八八,P2922)
在东北亚方面,日本列岛的倭人群邦,也在汉代来华交往:“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地理志下,卷二八下,P1658)。“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东夷传·倭传,卷八五,P2820)到了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又正式“奉贡朝贺”。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更有“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东夷传·倭传,卷八五,P2821)③3
两汉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动荡的四百年。伴随着两汉帝国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动荡,特别是北方游牧诸族的入主中原,西域与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