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徽州地理与生态环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古徽州地理与生态环境 一、 表三:景观好,自然环境优越 惠州古区位于黄山以南、目孙以南、原始江南山地。位于江南吴越文化与楚文化江湖山的交汇处。它也被称为“吴头楚尾”和“吴楚源”。徽州境内,新安江、龙田河水系,下汇钱塘,阊江、婺江水系西入鄱阳湖,绩溪有数水北注长江。总面积大致在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最多时不超过100万。 徽州地处丛奥,崇山峻岭环峙,“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其境高山,60%以上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30%以上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徽州境内陵谷穿割围合,又形成大小不一、数量不少、山环水绕的小谷地盆地,整合成若干片山岭环峙的群落,成为各县的县境,象黟县城区一带、绩溪城区一带。徽之四境:东有大鄣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阨。加上“天目之巅”仅及“黄山之趾”,境内江河从徽之四境奔泻外注如悬布之势,“水之东入浙江者三百六十滩,水之西入鄱阳者亦三百六十滩”,徽州境缘高矗,人云“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这是一种高台城垒式的地形。陆路交通相对不便,形成相对闭塞的自然屏障,总体上看“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在生产能力不高的农耕社会,这种高台城垒式的封闭环境给人以一种可以安其生、乐其土的稳定感。而四射的江河则把徽州和外界连通,成为徽州人走出丛山的重要通道。 徽州之地,位于地球北纬30度圈,处中亚热带北缘,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徽州气候温润,气温适宜(每年在5-35度之间),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而比较均匀。因此,徽州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类植物300多种,茶、木资源分别占全省1/2和1/3,中药材种类繁多,珍稀动物也有不少在徽州境内分布。大自然的惠赐和天工造化,孕育了气象万千、秀美奇绝的人间仙境黄山风光,生成了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绝不亚于漓江风光的新安江山水画廊。山清、水碧、空气清新,成为诱人的宜居环境。 而另一方面,徽境“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粱”。土壤以红壤为多,沃土很少,“地狭斗绝,厥土騂骥刚而不化。高山湍旱少潴蓄,地寡泽而易枯,十日不雨则仰天而呼;一骤雨过,山涨暴出,其粪壤之苗又荡然空矣。大山之所落,多垦为田,层累而上,指至十余级,不盈一亩”,农耕条件较差,徽州各县皆然。 二、 古影响今来的北方移民 据古徽州地域出土文物考古研究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一地域即有原始人类活动的足迹,同样经过了智人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3000多年以前及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古徽州原始青瓷器、陶器、青铜器的出土,就曾使专家惊叹:“其形制之精美,铸造技艺之高超,绝非短时期所能炼成。其多样化的原始瓷器,更超越中原地区。”692从对屯溪西周墓葬“钟形五柱乐器”等大量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可以推知当时在古徽州地域活动栖息的先民,其生产生活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只是由于缺乏文字、文献的记载,一些专家认为古徽州汉代以前的历史尚在黑暗之中。《越绝书》等极少量的历史文献对山越人的零星描述是:这些先民“断发纹身,凿齿锥髻,距萁而坐,喜生食,善野音,重巫鬼”,习水便舟,巢居,善铸铜,并有以印纹陶为代表的越族文化。他们“饭稻羹鱼,火耕水褥”,连语言也是“鴂鸪舌鸟语”,与中原先民很不相同。 只是由于古徽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数千年来,徽州人文地理沧海桑田,变易激荡,经历了特殊的社会历史变迁。长达两千年的中华封建帝制,以暴易暴,改朝换代,战争频繁,灾祸连连,北方动荡,中原百姓一次次掀起南迁浪潮,“寻得桃源好避秦”成了战乱中人们的期盼。高台城垒号称“世外桃源”的古徽州地域也就成了人们躲避战乱和各种灾难的理想之地。 据史志及一些徽州家谱、家乘记载,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北方中原世家士族和平民百姓陆续入徙古徽州。方、汪、程、邵、余、金、黄、叶、戴、吴等族姓是汉至晋乱期间引起的移民潮入迁古徽州的姓氏。而唐末兵乱、宋代靖康之难、后来的南宋建都临安(杭州),这样一些社会大动荡,就更有70多个北方族姓大举入徙古徽州。所以,民国《歙县志》说:“邑中各姓以程、汪为最古,族亦最繁。……其余各大族,半皆由北迁南,略举其时,则晋、宋两南渡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此三朝为最盛。” 由于徽州地处江南万山丛中,环境相对封闭,历来较少战乱骚扰,山重岭复,足资隐避;且自古以山水灵秀著称天下,最宜人居,足供亘游,所以千百年来,除大量躲避战乱的北方移民入迁徽州之外,历代还有一些文人雅士、隐士喜好徽州山水而徙入定居的,也有的是被朝廷封赐而以徽州为家的官宦家族,还有的是当年秦始皇时候被派到南方打仗、北返滞留的兵士,等等。据有的徽州学家考析,古徽州的移民,至少有六个方面的来源。古徽州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 主要由北方中原入徙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