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学术思潮的历史转换.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的历史转换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代际革命,学术思想也处于了一个新的历史转型阶段。明代学术,几经变迁,经历了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以及对王学末流的反思批判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在晚明,一些有识之士鉴于国家的衰败和王学流弊造成的空疏浮华之风,开始对王学进行反思,寻找新的思想出路,致使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若干新的发展动向。到清初,经历了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依然很强劲,用梁启超的话说:“从顺治元年到康熙二十年约三四十年间,完全是前朝遗老支配学界。”16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的格局。就清初学术思潮的转换而言,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处于自我调整中的学术主潮——理学发生“由王返朱”之转换;经学复兴反映出“由宋返汉”之转换;诸子学兴起体现“由经返子”之转换;经世致用思潮流行展现“由虚返实”之转换;西学传播昭示“以中纳西”之转换。尽管有的转换仅是昙花一现,并未彻底完成,但也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时代特征。正如谢国桢所说:“明末清初的学者,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风格。”1 一、 王学的衰落与清康帝的兴起 无论在晚明,还是在清初,理学都是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理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在学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晚明时,学术界抨击王学末流,促使王学营垒发生分化,出现了修正王学的派别。这派学者并不改变王学宗旨,但对王学流弊不满,试图通过重新解释王学或者调和程朱、陆王来克服其弊,达到振兴的目的。以刘宗周为代表的浙江蕺山学派即属于前者。蕺山学派的许多人都见存于清初,黄宗羲即其中的佼佼者。北学宗主孙奇逢、关学宗主李顒,都是学宗陆、王的大家,亦不排斥程、朱,力主二者调和,体现了王学在清初新的发展动向。在学界怀疑、批评王学的冲击下,原来的王学群体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宗陆王、宗程朱、调和陆王与程朱等不同的走向,王学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与王学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程朱理学的兴起,程朱理学被人们视为救治王学弊病的重要选择。尽管程朱理学也遭到人们的质疑,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与压力要比王学轻得多。随着王学遭受士人的质疑,学界出现了由王返朱的新动向。标榜程朱理学的学者开始活跃起来,在北方,明末陕西的冯从吾、山西的辛全等学者都以标榜朱学而自居,清初北方理学家李顒、范镐鼎对他们的学说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在南方,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学派则是提倡程朱理学的劲旅。 梁启超说:“当晚明心学末流猖披之时,而东林学派,兴于其间。创之者为无锡高景逸攀龙、顾泾阳宪成,以省身克己砥砺名节为教,而最留意于当世之务。学派之得名,则以无锡东林书院为二公讲学地也。其后阉孽以此名陷正人,‘东林党’遂遍天下。其后继者曰复社,主之者则太仓张天如溥,虽流品渐杂,要不失为历史上有价值之讲学团体。”61东林学派的余脉一直延续到清初。高攀龙的后人高世泰、高愈都是该学派在清初的著名传人,对程朱理学多有阐发。 程朱理学不仅为部分士人所提倡,而且还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这是它得以复兴的重要社会政治条件。 康熙帝亲政后,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朝野士人,上下呼应,使程朱理学的地位迅速上升。继续以程朱理学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宗旨和准绳,大量刊布程朱之书籍,擢拔重用理学官僚,抨击王学等“异端邪说”,完善日讲及经筵制度,直至康熙帝升享朱熹于十哲之列等,都是程朱理学复兴的重要表现。处于发展巅峰时期的程朱理学,其学者之众、著述之多、影响之大,在当时的学术界几乎无可匹敌。宗程朱理学者格外活跃,涌现出诸如陆世仪、张履祥、吕留良、魏裔介、魏象枢、熊赐履、陆陇其、李光地、张伯行等理学名家。这表明程朱理学在清前期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学界的主流学术。 二、 提出“古为现实”的经学方法论,推动学术的发展 明正德、嘉靖间,士人杨慎好古学,著《丹铅总录》、《升庵内外集》等书,博考所收诸物,其论虽然欠精,但于向来忽视考据之学的明代学坛来说,不啻一股吹入的新风。学者归有光批评士子进学惟知追求功名利禄,而“以通经学古为拙”的恶俗,强调学习《六经》的重要性,指出:“圣人之道,其迹载于《六经》……《六经》之言,何其简而易也!不能平心以求之,而别求讲说,别求功效,无怪乎言语之支而蹊径旁出也。”150他还提出“明圣人之道”必须从“明圣人之经”为始,“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道亦何容讲哉凡今世之人,多纷纷然异说者,皆起于讲道也”195。继归氏之后,焦竑、陈第、钱谦益等都于经学、考据学多有提倡。陈第《尚书疏衍》4卷,即从考证入手,纠正诸儒穿凿附会之说,“而实非师心臆断、以空言说经者比”。他著《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诸书,“皆援据该洽,具有根底”156。陈耀文鉴于“心学盛而经学衰”,著《经典稽疑》,取汉、唐以来说经之异于宋儒者,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