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湛江的行迹与诗文创作.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在湛江的行迹与诗文创作 宋绍圣四年(1097年),朝廷又大规模降元佑党。苏轼被流放到琼州(今海南琼山),归化军(今海南琼县)。元符三年 (1100) , 哲宗去世徽宗继位, 大赦天下, 苏轼获赦内迁, 量移廉州 (今广西合浦) 。无论南迁还是北返, 雷州 (指雷州半岛) 是苏轼的必经之地。苏轼流寓雷州时间很短, 却对雷州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在雷州的行迹与诗文创作则异说纷纷, 扑朔迷离。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 笔者对苏轼在雷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行迹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本文结合苏轼诗文集、年谱、史书、方志、笔记等文献与实地考察, 试图厘清事实,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关于所作的250d诗是否在东北部 据苏轼《到昌化军谢表》, 苏轼于绍圣四年 (1097) 四月十七日接到朝廷再贬海南的告命, 四月十九日离惠。先此, 其弟苏辙被贬化州 (今广东茂名化州) 别驾、雷州安置。苏轼行至广西梧州时, 听说其弟已于两天前到达藤州 (今广西藤县) , 便加速赶到藤州。五月十一日兄弟在藤州相遇, 然后同行到雷州。《和陶止酒》引言:“丁丑岁, 予谪海南, 子由亦贬雷州。五月十一日, 相遇于藤, 同行至雷。”苏轼兄弟由藤州沿绣江到容州 (今广西容县) , 在容州会晤了道士邵彦肃。《舆地纪胜》卷一○四《广南西路·容州·仙释》:“东坡之儋州, 经此, 惟都峤邵道士从坡三年。” 东坡与弟相遇于藤州后沿绣江到容州, 从行程路线来看, 是可信的。那么, 苏轼兄弟由容州同行至雷途中还到了哪里?苏轼的著作中不见记载。孔谱:“经高州, 过冼夫人庙。”张均绍《苏轼〈题高凉冼庙诗〉考》认为苏轼不仅到了高州, 且写了一首《题高凉冼庙诗》:“冯冼古烈妇, 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 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 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 犀渠破余疑。庙貌空复存, 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 慰此父老思。遗民不可问, 偻句莫余欺。犦牲菌鸡卜, 我当一访之。铜鼓壶庐笙, 歌此迎送诗 (按苏轼诗集为“送迎诗”) 。”“苏轼题完诗后, 把诗稿连同笔砚一概交给了地方官员……后来, 地方官员发动群众集资重修了高凉山冼庙, 把苏轼所题的《题高凉冼庙诗》刻于石碑, 并镶嵌于庙内的正殿墙壁上。此碑一直保存至现代, 成了该庙的镇庙之宝。”张文又言:20世纪70年代高凉山下出土一方“东坡砚”, 此砚正是东坡题诗所用的砚台。光绪《高州府志》卷九《建置二·坛庙》在介绍了高州冼太庙以后引录了苏轼此诗, 曰:“宋苏轼《冼庙诗》。”孔谱在引录了此诗 (按题目为《和陶拟古九首》其五) 后分析道:“据‘庙貌’二句, 是亲见其庙, 并非得之传闻。‘犦牲’四句, 乃言欲以礼祭之;所云‘访’, 乃专意拜访, 即谒之之意。诗第二句云及‘于兹’, 似此诗即作于高州。” 苏轼是否到过高州高凉山拜谒冼太庙并题诗?答案是否定的。从行程路线来看, 从容州沿绣江到北流 (广西境) , 然后沿龙化水到石城 (时属吴川县, 今廉江) , 再走陆路经遂溪 (时为海康县辖) 到雷州, 是一条近便的路。如果到高州, 往来绕了约二百公里, 显然走了弯路。既然没有绕道高州, 也就不存在作《题高凉冼庙诗》。张文与光绪《高州府志》所引录诗, 在苏轼诗集中是《和陶拟古九首》其五。《和陶拟古九首》组诗作于海南。《苏轼诗集合注》卷四二载此诗, 此卷为编年诗, 收古今体诗五十一首, 查慎行注:“起元符元年 (1098) 戊寅, 合明年己卯在儋州作。”其四曰:“稍喜海南州, 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 何异嵩与邙?”即是作于海南的明证。苏轼拜谒过冼太庙, 但不是高州的而是海南的。《苏轼诗集合注》引查慎行注曰:“慎按:《北史》:冼夫人仁寿初卒, 谥诚敬夫人。《名胜志》:冼夫人祠在高州东门外。《元和郡县志》:隋大业六年始开置朱崖郡, 立三十县。又置儋耳、临振二郡。而高州《诚敬夫人庙碑》:高祖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则是炀帝未置珠崖时, 已有临振县矣。唐武德五年, 改临振郡为振州。宋开宝五年, 又改崖州。临振既为夫人汤沐邑, 则海南亦当有庙, 非独高州也。”今查海南岛冼夫人庙有五十余座, 虽建筑年代早晚不一, 但唐宋时已有冼夫人庙无疑。据清康熙四十三年 (1704) 韩祜修《儋州志》载, 苏轼此诗题为《题宁济庙》, 宁济庙在儋州中和镇内, 今尚存。从诗中“庙貌空复存, 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 慰此父老思”四句来看, 也应作于海南。如作于途中高州, 苏轼行旅匆匆, 怎么会想作“铭志”呢?苏轼途径高州, 与当地父老并不熟悉, 何以“慰”其“思”?此父老当是与苏轼很熟悉很有感情的苏轼已住此多年的儋州父老。 张文所谓高凉山冼太庙藏有苏轼题诗之古碑及出土有“东坡砚”, 似乎是苏轼到高州谒冼太庙并题诗的物证, 其实经不起推敲。笔者2010年7月19日亲往高州考察。高凉山冼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