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玻璃画的装饰工艺
紫宫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屋檐的装饰根据传统做法。春末秋末,用纸和丝绸装饰门窗,内窗用竹笛、绢和纱布装饰。从清雍正朝始,宫中建筑的门窗上开始使用玻璃。而从乾隆至嘉庆时期风行先在平板透明的玻璃上绘画,然后装饰于门窗、隔扇上。按照现代工艺绘画分类,称之为“玻璃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现存有一批玻璃画,其内容丰富,绘画艺术高超、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如此精美的玻璃画制成于何时?又曾装修于何处殿堂?笔者经查阅历史档案,并将实物与之对照研究后,认为乾隆至嘉庆时期,世风盛行在平板玻璃上绘画,于宫中建筑上也必然有所反映,当时玻璃稀有、易碎,且工艺所限,面积大者鲜见,因此只能用小块玻璃“安玻璃窗户眼”,而这批玻璃画的尺寸大小正符合乾、嘉时期门窗之特点;又根据玻璃框上的黄绫使用须符合礼制规定这一历史特征及在整理玻璃画时发现的“系芥七五号用的”字条分析,此批玻璃画应为重华宫厨房前殿门窗、室内隔扇的装修用品。
一 平板玻璃在清代各中央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至迟在西周时期已有玻璃制造的记载,并被出土文物所证明,但由于当时玻璃稀有,为统治者所垄断,玻璃仅用以制造各种器皿供皇帝、贵族欣赏把玩,或制成礼器以供祭祀,使用在建筑装修上则极为有限。明末清初,随着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欧生产的平板玻璃开始在我国出现,并且刺激了我国的玻璃制造业。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廷在紫禁城内设立了“玻璃厂”。雍正六年,玻璃厂移入圆明园六所,隶属造办处。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提倡和扶持下,吸收了部分懂玻璃制造技术的西方传教士进入玻璃厂,生产出了大量的玻璃制品,使我国玻璃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与传统的纸糊门窗相比,玻璃具有透明、采光、干净、不用年年更换的优点,为清朝皇帝所喜爱。康熙年间开始在圆明园建筑中使用玻璃窗,雍正年间紫禁城内开始使用,至乾隆年间,玻璃窗在宫中已普遍应用。
平板玻璃属舶来品,当时价格昂贵,据乾隆年间价格折算,一平方米的平板玻璃,纹银高达十五两三钱九分。加之玻璃易碎,大块玻璃较少,因此,清廷在使用上十分珍惜。首先在外檐装修上使用,经历了一个“安玻璃窗户眼”→“碎(音bin斌——笔者加)成做”→“满用玻璃”的演变过程。
雍正后期及乾隆早期的玻璃窗尺寸较小。当时的做法是在一扇窗户的中心位置的一两个窗格上安装玻璃,其余的窗格仍旧糊纸,清档中称之为“安玻璃窗户眼”,直到乾隆中叶仍有沿用。据档案记载:“雍正七年四月初十日,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八日郎中海望奉旨:自得轩东套间内北面窗户上,着安玻璃窗户眼三个,钦此”。
随着平板玻璃优点的日益突出,玻璃进口贸易逐渐增多,促使宫廷建筑以更多的玻璃取代了糊窗纸。但大块的平板玻璃仍很难得,因此又出现了一种“做法”,又称“满安玻璃,碎成做”,即用许多小块玻璃分装于全部窗格,完全取代了窗上糊纸的做法。如“乾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说寿康宫窗户两扇,着造办处查收贮(玻)璃做,钦此。”“乾隆十三年八月初六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保和、太和窗户上着安玻璃,有整的按窗户档安,无整的就按窗户档碎着用”。这种做法,档案中最早见于乾隆初年,多见于乾隆中晚期。
随着平板玻璃制造工艺的提高,大块玻璃逐渐普遍,又发展到“满用玻璃”的做法阶段,即窗户除四框外别无窗棂,用整块的大玻璃镶嵌。
玻璃窗在清宫使用中的三种不同做法,反映出平板玻璃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应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逐渐取代了围护、采光性能都较之逊色的糊窗纸,并逐渐排除密集的窗格,大面积地整块使用,更新了传统建筑的立面外观。
乾隆帝因宫中使用玻璃窗而写下了不少咏玻璃的诗篇。其中一首《玻璃窗》是尚未登基时所作:
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
小院轩窗面面开,细细风棂突纱牖。
内外洞达称我心,虚明映物随所受。
风霾日射浑不觉,几筵朗澈无尘垢。
溪畔高枝宿鸟飞,门前小径行人走。
秋添潇洒看阶菊,春回消息凭庭柳。
一径入望尽分明,万家为呈妍与丑。
依稀对镜延清赏,裁诗可以铭座右。
乾隆对于玻璃窗能将室内外分隔,但又不碍视线,“可以施窗棂,外物了然窥”非常满意。宫中建筑装修,虽从雍正朝开始改换玻璃窗,但以乾隆年间为最多。
由于玻璃的光透度、明亮度和使用效果均佳,渐渐地由外檐过渡到内檐使用,室内装修隔扇上也开始用玻璃镶嵌隔扇芯。
同时,由于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教堂建筑内画有宗教人物、故事题材的玻璃窗启迪了中国的画师,从乾隆时期起,宫中出现了融合中西方文化色彩与技法的玻璃画。
二 乾隆二年,现实又作《民法典画画稿》
所谓玻璃画,是指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材料在玻璃上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欣赏,色彩鲜明强烈,具有喜庆气息。题材多取自然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也有人物,另有一部分受西方绘画影响,画有西方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