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右王门学者讲会活动考述.docxVIP

明清时期江右王门学者讲会活动考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江右王门学者讲会活动考述 一、 江右王学与吉水县 明朝中期,王氏格致的传播呈现出地域化趋势,并在阳明之后的阳明学校中形成了许多地域化学校。例如,黄宗羲将其分为七个学校: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广东、福建和台州。其中江右王门是相当特别的一派,在传播王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均超过其余王门学派P284。王阳明门下最亲近的高第弟子之一、浙江人王畿认为:“阳明夫子生平德业著于江右最盛,讲学之风亦莫盛于江右,而尤盛于吉之安成(即安福),盖因东廓诸君子以身为教,人之信从者众。”黄宗羲也对江右王门较为推崇,他认为: 姚江之学,唯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庵、两峰、双江其选也。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能推原阳明未尽之旨。是时越中流弊错出,挟师说以杜学者之口,而江右独能破之,阳明之道赖以不坠。盖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亦其感应之理宜也卷16。 在黄宗羲的叙述中,江右学派是各学派中人数最多的,共计33人,其中又有22人来自江西吉安府。因此,王学的建构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吉安府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要的江右王学领袖,如安福邹守益、吉水罗洪先、泰和欧阳德、永丰聂豹等均出身于吉安府。 由于吉安府在宋明两代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科举事业更是名列前茅,当地有大量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望族往往在地方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儒学的学术传承、王门学者间的互动等方面,地方宗族的作用也不应忽略。正如余英时先生所指出的,王学在很大程度上将两宋理学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方向,由朝廷转向社会,包括创建书院、民间传学、宗族组织的强化、乡约的发展等等,都是王门学者活动的具体成果P1-6。而在以往关于王学的研究中,学者大多将目光放在学术内容与讲学活动上,因此我们对王学的理论思想、讲学活动在学术传播中的作用等等,知之甚详,但相对的对学术与地方宗族的关系与互动所知有限。因此王学如何成功地透过地方宗族与学者,使学术广为流播,成为地方显学,以及王门学者如何经营地方,实践其理论并推动学术的持续发展,遂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以阳明后学的代表人物、江右学派最重要的学术领袖之一——邹守益及其家族为个案,来探讨上述的问题。 二、 u3000主术思想中的王学思维 吉安府为王学传播的主要阵地,在王学的诸多讲会中,以吉安府的讲会规模最大,吉安府又以安福县为最盛,据县、府志载: (安福县)语心学,比屋风动,益先前闻。 王阳明讲学虔州,邹文庄北面首事之,一时受业之徒三十余人。故良知之学,安成独盛。流风所暨,莫不根柢行谊,矜尚修能。士不谈道即以为非类。四乡书院岁时会讲,赢粮负笈,冠盖相望。盖有西河稷下之风焉。 其中的“邹文庄”即指邹守益。 邹守益(1492—1562),字谦之,号东廓,安福县北乡彻源人,为王阳明的高弟,也是江右地区最重要的阳明学派领袖。他于1507年中举人,时年只有十七岁,二十一岁(1511年)举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编修。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南京吏部郎中,后迁至南京国子祭酒,二十年(1541年)解官而归。邹守益为官时间并不长,“三十年中三仕三已而已,禄食之日不满一纪。”一纪指十二年,所以在三十年仕宦生涯中,守益大部分时间是乡居故里,致力于讲学。他死后受赠为礼部右侍郎,谥文庄。在邹守益返乡间,罗洪先、聂豹等先后致仕返乡。正如吕妙芬所指出的:“这些著名的阳明弟子们不期然地同遭仕途困顿的命运,竟然成为江右阳明讲学的最重要契机。”P243 邹守益的学识和德行,深为其师王阳明称许,王阳明甚至将他比作颜渊。守益对师说也最为信守和忠诚,在王阳明“致良知”说受到责难与曲解时,邹守益奋起卫护,并以发明“致良知”宗旨为职志,他一生唯师旨是尊,唯师说是发。黄宗羲以他为王阳明的嫡传,谓“阳明之没,不失其传者,不得不以先生为宗子也。”卷16 邹守益在推动王学的发展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他要求人们“戒惧以致中和”,他批评当时学风,“近来讲学,多是意兴,于戒惧实功,全不著力,便以为妨碍自然本体,故精神浮泛,全无归根立命处”,并指出:“年来一种高妙口谭,不思不勉,从容中道精蕴,却怕戒惧拘束,如落三家村里,争描画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于自家受用无丝毫干涉。”卷16邹守益以“自强不息”、“修己以敬”解释“戒慎恐惧”的义旨,不但使作为“致良知”功夫的“戒惧”具有积极进取的新意,而且具有以王学融汇程、朱、陆、王的学术异同的意义。 邹守益回乡后,在宣传与推动王学的发展中不遗余力。在他的带动下,吉安府兴建了大量的书院,其中各类规模的讲会活动不断,成为王学讲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嘉靖十二年(1533年),邹守益回到家乡,开始积极筹划建立讲会。是年,在庐陵青原山,他召集了青原大会。青原山位于吉安府府城庐陵县,据载,青原山在城南十五里,赣江之东,为著名的佛教道场。山上的净居寺为七祖行思的道场。寺院周边的祠馆就是阳明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