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的两个维度人共此心, 心均此理钱锺书与文艺心理学.docxVIP

现代心理学的两个维度人共此心, 心均此理钱锺书与文艺心理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心理学的两个维度人共此心, 心均此理钱锺书与文艺心理学 一 哲学与心理学的冲突 在现代西学中,心理学是钱忠诚实利的一个非常熟悉和有效的理论。钱锺书著述中直接援引了大量的心理学著作, 广泛涉及了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人物、主要著作。如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托马斯·布朗 (Thomas Brown) 、约翰·穆勒 (John Stuar Mill) , 构造派心理学的冯特, 机能派心理学的詹姆斯 (William James)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高尔顿 (Francis Galton) , 格式塔派心理学的考夫卡 (Kurt Koffka) 、柯勒 (Wolfgang Kohler) , 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阿德勒 (A.Adler) 、容格 (Carl Gustav Jung) 等。除此之外, 还有审美心理学的里普斯 (T.Li pps) 、缪勒—弗赖恩费尔斯 (R.Muller-Freienfels) 、阿恩海姆 (A.Arnheim) 、布洛赫 (E.Bullough) 等等。不过, 钱锺书讨论得最集中、最深入的还是与文学创作、文艺鉴赏直接相关的文艺心理学。 从钱锺书与心理学的关系来看, 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 现代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而钱锺书对哲学与心理学从年轻时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显然不是一种偶然巧合, 而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在钱锺书看来, 象詹姆斯这样的心理学家本身就是哲学家, 甚至认为“在一切欧美哲学家之中, 只有威廉·詹美士才够得上‘immortal’这个字”, “因为他在人类文化上贡献之伟大可以使他的‘大名垂宇宙’”。(1)钱锺书还从哲学的高度对心理分析作过精僻的解说, 认为“心解Psycho analysis, 本是一种‘破执’的方法, 是辩证法在意识上的应用”, 可惜“一般心解学者, 往往放一拈一, 又生新执”。(2)从钱锺书早年的著述中, 我们几乎随处可见他对心理学的评述或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文学与哲学问题的阐发。早在1932年的《一种哲学的纲要》里, 钱锺书就把作者对“意识”所下的定义来与英国分析心理派所讲的unityofconsciousness相比照, 并进而指出了定义中的问题之所在。(3)《美的生理学》辨析和评述了西惠尔 (Arthur Sewell)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观点, 认为用定性反应来讲“美”, 至多只能解释用语言文字的艺术如诗文之类, 却不能适用于音乐雕塑绘画等艺术;而且定性反应并不能解释文学的“美”, 即使文学能唤起已消灭的定性反应, 但是一切唤起定性反应的东西是否都算文学、好文学与坏文学的区分标准, 西惠尔却没有给出答案。(4) 另一方面, 钱锺书对心理学理论的征引与运用, 突出说明了他的一个著名观点, 即学士不如文人。当然, 钱锺书综合运用各种现代西学理论话语, 主要也基于这个基本判断, 但由于文学与心理学特殊而密切的关系, 使得钱锺书在心理学理论运用方面, 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钱锺书来说, 心理学家精心构建的理论大厦往往在小说家或文学作品不经意的三言两语中就已得到深切的说明, 因此, 他往往乐此不疲地将两者随时随地地捉置一处, 两相比照, 从而说明学士不如文人, “文人慧悟逾于学士穷研”。(5)《诗经·伯兮》中“愿言思伯, 甘心首疾”句, “言相‘思’以至‘首疾’, 则亦已体验‘心之官’系于头脑。诗人感觉虽及而学士知虑未至, 故文词早道‘首’, 而义理只言心。”(6)再比如虽然我国古代于心性之学, 仅标“六情”、“七情”之目, 千载未曾有所增益, 但钱锺书却认为“吾国古人于心性之体会, 往往致曲钩幽, 谈言微中, 经、史、子、集、小说、戏曲中历历可征”。《左传》言“乐忧”、“乐哀”, 已拈出“杂糅情感” (das Mischgefuhl) ;桓范撰谢表, 已自省喜、惭、悲三情交集。“培根早谓研求情感 (affections) , 不可忽诗歌小说, 盖此类作者于斯事省察最精密;康德《人性学》亦以剧本与小说为佐证;近世心析学及存在主义论师尤倡言诗人小说家等神解妙悟, 远在心理学专家之先。持之不为无故。”(7)为此, 钱锺书非常重视由语言的层面来体味心理的内涵, 这种对语言的心理学分析, 其实也是西方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方向。钱锺书曾从“哀”可训“爱”、“恨”、“悲”、“悔”等谈到语言的含糊浮泛 (vagueness of expression, imprecision) , 语言的含混往往是由于情事之晦昧、心理之杂糅, 情感或心理现象往往是分而不隔的, 自具辩证, 所以对语言或文本的阐释必须深入事理心理, 才能达到钩深致远的效果。此外, 一些耳熟口滑的俗语文词亦颇资思悟参证, 比如常语称欢乐为“快活”就已直探心源, “快”、速也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