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原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原因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30多个民族构成了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除泰族以外的最大民族。自明代中叶以后, 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潮汕地区的中国先民开始大量移居暹罗。中泰之间自此铺开了绵延不息的血脉源流。泰国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和温和包容的文化政策, 促进了中泰文化的融合。这在东南亚各国是鲜见的, 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传承、语言播衍往往浸润着血泪、奋争和艰辛, 而泰国华文教育却呈现出温情融和的一面, 尽管其间也夹杂着历史的风雨波澜, 但根深蒂固的反华偏见和腥风血雨的种族冲突最终消弭于华泰共同的释儒信仰中, 消弭于文化交融的彼此接纳中, 并以“适度交融”和“过度交融”的双重特性影响着泰国华语教育的行进步履。 一、 “充分结合”在泰国的汉语教育 1. 中泰两国人民对道德教育的共识与认同 泰国是佛教大国, 90%以上的泰国人都信仰佛教。南北朝后, 中国大乘佛教逐渐传入泰国, 其经典、仪礼、思想对泰国佛教产生了影响。中国佛教的菩萨信仰、净土信仰也不同程度渗透到泰国小乘佛教中, 使泰国佛教兼具了中国元素。佛教包容大度、与人为善的人生哲学融入了泰国人宽容、豁达、谦和、善良的民族个性。这种宽容的胸怀使得华人和泰国人在泰国这片土地上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源远流长、同根同系的共同信仰使得中泰两国人民在对宇宙、人生的体验, 对伦理规范的认同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这种共识外化为双方对道德体系、价值观念等儒家文化精髓的共同体认。 泰国人自始至终都把德育视为教化人民的首件大事。20世纪70年代, 泰国教育部将德育细化为宗教道德、伦理道德、礼仪教育等, 其中的伦理道德、礼仪教育既有佛教的影子, 更有中国儒家的规范。泰国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特别重视尊师、忠义、仁孝、谦虚、宽大等品格, 这与中华儒家教育并无二致, 甚至一些在中国已经被泯灭、消失的儒学传统、道德观念仍被泰国华人坚守。如泰国每年1月份和开学第二周都要举行教师节;从中小学起就重视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对皇室、对国家的情感教育更是深入学校教育之中。 据相关研究者对泰国华文学习者的调查显示, 由于泰国和中国文化相近, 泰国华人对中华儒家文化相当熟悉。调查中, 在回答“是否喜欢中国”的问题上, 近九成学生选择“喜欢”或“很喜欢”, 表现出泰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儒家文化的“孝”在泰国学生中认同度最高, 其次是礼仪、勤劳、谦虚、节约, 充分反映了儒家学说所传承的价值体系对泰国华文学习者的深入影响。 2. 疫情对传统知识的批判 在泰国民族政策上, 除了拉玛六世以外历代国王对华人基本都采取了与泰国人一视同仁的政策, 鼓励华泰通婚、对华人封爵授禄, 任何具有泰国国籍的华人后裔都具有和泰国人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没有歧视。泰国华人的政治权利、入籍等问题解决得较为彻底和顺畅, 生活在泰国的华人在族群认同问题上更显现出自信和坦然。这一点与东南亚其他国家截然不同。如在姓名方面, 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华人常常使用两种姓名, 一种是所在国姓名, 一种是中文姓名。而泰国华人普遍使用泰文姓名, 甚至一些泰国华人到了第四代、第五代都没有了中国姓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华人和泰国人的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泰国华人族群无须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艰难地固守族群血统的单纯, 以防自身的文化遗承和华族印记遭到侵害。相反这片佛土圣地中的平等、祥和、融洽、包容让华人族群“宾至如归”、自然而然地“泰化”了。目前居住在泰国的华人90%以上已经加入了泰国国籍。 在和谐的政治环境下, 生活在泰国的华人在精神方面不必承受民族打压带来的负重和悲壮, 泰国的华文教育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稳步发展。1918年泰国颁布《暹罗民立学校法》, 对华文学校校长、教师的资质、华语学生的学习时限以及华文学校的纪律、授课、职责等订立了诸多苛刻规定。由于受到华侨、华人社团的奋力抗争, 华文教育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华文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 还自发出现了华文家庭班和华文夜校补习班, 高校的汉语科系也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938—1947年间, 泰国銮披汶执政时期曾对华人采取了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 将华语学校划归政府管辖, 使泰国的华文教育政策遭遇了艰难的冰河期。但这些政策违背了泰国政府长期以来以国籍而非以种族为依据的同化政策。不得民心, 不顺民意, 实行不久即被取消。就如一些学者所言:“尽管在华人同化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 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阻止泰国长期奉行的对华人温和同化政策的推行, 毕竟这才是泰国社会主流意识的代表。” 二、 “过度融合”是泰国汉语教育的负面黑暗 1. 中泰词的使用 泰国华人在泰国生活的过程中, 要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 “原有的汉语词汇中往往找不到适当描述的词语, 因而他们创造新词语来弥补空缺。这些词语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 他们属于地域性特有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