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济仁教授治疗痹证经验
李继仁教授是现代著名的中医专家。他已经工作了40多年,将古代和现代结合起来,参与了中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内科的各种疑难疾病方面。兹就先生治疗顽痹经验探讨如下, 以志雪泥鸿爪尔。
1 加桑寄生、养肝阴之方
痹证迁延不愈, 相合脏腑因之受累, 经络气血虚弱, 阴阳以失调谐, 此为酿生顽痹之缘由。先生辨治顽痹, 首察其虚而分治之。凡阳虚体质患者当从脾肾论治, 常用药如黄芪、潞党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杜仲等。阴虚体质患者则肝肾同治, 用药如桑寄生、川断、枸杞子、细生地、地骨皮、紫丹参等。气血虚弱者应气血双补, 用黄芪、当归、党参、鸡活血藤、生熟地、赤白芍等。对于体虚患痹或久痹虚羸之人, 随证化裁, 如气虚加黄芪、党参, 血虚加当归、鸡活血藤等, 阴虚加桑寄生、枸杞子;阳虚加仙茅、补骨脂等, 尤为适宜。
病案举例:王某, 男, 40岁。患者右肩酸楚不适近5年, 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劳则加重。并见肌肉瘦削, 右上肢屈伸不利, 右肘关节肿大僵硬, 关节局部时感发热, 咽部干痛, 时感躁烦, 夜眠易梦易惊, 小便时清时黄, 大便偏干。曾服中、西药多种罔效。舌质红绛瘦小, 苔薄, 脉弦细数。实验室检查:右肘关节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血沉50mm/1h, 类风湿因子阳性, 抗“O”500U以下。诊为痹病, 证属肝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 活血和营之法。处方:桑寄生15g, 生熟地各15g, 川断15g, 甘枸杞15g, 地骨皮15g, 白芍15g, 紫丹参15g, 当归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桑枝15g, 鸡活血藤各15g。药进20剂后, 右上肢活动功能渐见改善, 躁烦多梦诸症缓解。继进40余剂, 服药期间右肩酸楚一症发作频率锐减, 余症亦消。再宗原法增损续服20余剂, 患者感觉已无明显异常, 患肢活动无碍, 复查各项指标均转阴性。遂予调理之剂以善其后。
2 气养血,通泻通
顽痹日久必致气血凝滞, 瘀阻于经络关节, 脉道失和, 无以荣养肢体, 煦濡筋骨。因此, 先生以“通”为辨治顽痹基本法则之一。但瘀各不相同, 有实瘀、虚瘀、寒瘀、热瘀、湿瘀、痰瘀之别, 治疗上当结合证情之缓急, 寒热之微甚, 瘀闭之轻重, 脏腑之虚实, 有所针对, 方不致胶柱鼓瑟。热瘀者, 当清而通之;寒瘀者, 当温而通之;湿瘀者, 要渗利而通之;虚瘀者, 要补而通之;实瘀者, 要泻而通之;痰瘀者, 要化而通之。先生以为, 临证时顽痹之瘀, 每以虚瘀为常见, 投以益气活血之品, 方如当归补血汤加味, 药用黄芪、当归、紫丹参、鸡活血藤、川芎、补骨脂、威灵仙等, 以使脉道得充, 血流得助, 常可获效。
病案举例:胡某, 女, 35岁。患者肢体关节酸痛年余, 尤以双下肢为明显, 屈伸不利, 步履艰辛, 膝、踝关节局部发紧, 遇冷天或劳累诸症加剧, 面色晦暗, 神情倦怠, 下肢皮肤板硬, 捏之不起。曾在本地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口服强的松、阿斯匹林等治疗, 效果不显。舌质瘦薄, 边有瘀斑, 苔少, 脉沉细涩。实验室检查:血沉72mm/1h, 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痹病, 证属气虚血滞。治以益气养血, 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方以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炙黄芪30g, 潞党参12g, 全当归12g, 怀牛膝15g, 川芎15g, 紫丹参30g, 鸡活血藤各9g, 五加皮15g, 生熟地各15g, 威灵仙10g, 桃仁10g, 红花6g, 露蜂房9g, 刺猬皮9g。服15剂, 酸痛有减, 下肢活动有所改善, 精神尚佳。略增损再进50余剂, 关节酸痛基本不发作, 唯遇阴雨天或劳累仍有小痛。酌增养血和络之品继续调理2月余, 诸症遂平, 肢体活动裕如, 复查血沉正常, 类风湿因子阴性。
3 治痰阴气阴治泻热
患痹之时, 气血凝滞, 生理之津液可转化为病理之痰浊;脏腑失调 , 痰从内生, 流注经络, 又可加重气血瘀阻。因此, 顽痹的发展过程中, “痰”既是病理产物, 也是病情加重的直接病因, 不予清除, 则气血难通, 诸药难施。先生治痰, 首治生痰之脏, 以健脾祛湿、化痰通络为法, 用方如黄芪汤合桂枝附子汤, 药如黄芪、带皮苓、桂枝、附子、苍白术、怀山药等。脾为生痰之源, 脾得健运则湿祛痰化, 同时气血瘀滞亦得减轻。
病案举例:陈某, 男, 37岁。患者2年来自感右膝关节酸痛沉重, 渐而麻木无力, 痛麻交作, 四肢怠惰, 周身困乏, 躯体转侧不利, 伴面白形羸, 冷汗自出, 腹胀纳呆, 吞咽困难, 便溏, 右下肢呈凹陷性浮肿。自服消炎痛及激素类药未见显效。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 苔厚白腻, 脉沉缓。实验室检查:血沉60mm/1h, 白细胞12×109/L, 抗“O” (-) 。诊为痹病, 证属痰湿交阻, 脉络瘀滞。治以健脾益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