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清代鹿祭习俗试探
清代的鹿祭制度对鹿类祭品应用的祭祀时节、祭祀对象、祭祀规格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清代鹿祭制度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一是鹿类祭品用于祭祀规格较高的大祀和中祀中。二是在上祀、中祀、群祀各种祭祀活动中,皆用以活鹿羔作为牺牲。
清代;鹿祭制度;大祀;中祀
祭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古人就有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认识。国家通过祭祀来祈求相关神抵的佑护,并获取民众对本政权正统性的认可。而祭祀中的祭品则代表了祭祀者对受祀神抵的尊重程度。笔者不惴浅陋,拟对清代鹿祭制度这一问题作些探讨和分析。
一、活鹿被用于牺牲
有清一代,鹿羔作为祭祀用牺牲是朝廷多种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鹿祭在清代的祭礼制度中占有一席之地。清代礼制中,祭祀分为三等[1]:大祀、中祀、群祀(亦称小祭)。圜丘、方泽、祈谷、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祗、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群祀。大祀一般情况下皇帝必须亲临主祭。中祀和群祀不必皇帝每次亲临,可命皇子或王公亲贵代为主祭。清代在上祀、中祀、群祀这三类不同的祭祀规格的祭祀活动中,皆用以活鹿鹿羔。据《内务府来文·礼仪类》记载:
乾隆三十一年(1766)二月初一日祭关帝庙用活鹿一只,于正月二十七日送所;初七日祭先师孔子用活鹿三只,于初三日送所;初十日朝日坛用活鹿一只,于初五送所;十六日祭黑龙潭用活鹿一只,于十二日送所;同日祭玉泉龙神用活鹿一只,于十二日送所;二十五日祭历代帝王庙用活鹿两只,于二十一日送所。三月十二日祭先贤潭用活鹿一只,于初八日送所;十八日祭先农坛用活鹿一只,于十四日送所。四月初一日,祭太庙用活鹿一只,于三月二十五日送所;初四日祭天坛用活鹿一只,于三月二十五日送所。四月初一日祭太庙用活鹿一只,于三月二十五日送所;初四日祭天坛用活鹿一只,于三月二十五日送所。五月十五日祭地坛用活鹿一只,于七日送所。八月初一日祭社稷坛用活鹿一只,于七月二十四日送所;初二日祭关帝庙用活鹿一只,于七月二十七日送所;初七日祭玉泉龙神祠用活鹿一只,于初三日送所;初十日祭先师孔子用活鹿三只,于初六日送所;十三日万寿节祭太庙后殿用活鹿一只,于初十日送所;二十日祭夕月坛用活鹿一只,于十六日送所。九月十二日祭历代帝王庙用活鹿二只,于初八日送所。十月初一日祭太庙用活鹿一只,于九月二十五日送所。十一月初一日荐新祭奉先殿用活鹿二只,于十月二十五日送所预备;十一月初八日祭先医庙用活鹿一只,于初四日送所;二十一日祭天坛用活鹿一只,于十三日送所;二十五日皇太后圣诞祭太庙后殿用活鹿一只,于二十二日送所;二十五日祭奉先殿用活鹿一只,于二十二日送所。十二月二十七日告祭太庙中殿、后殿用活鹿一只,于二十三日送所;二十八日岁暮袷祭太庙用活鹿一只,于二十三日送所。
以上仅以乾隆三十一年(1776)为例,一年里每个月的祭祀活动中,都会以鹿作为牺牲,共计活鹿39只。从前面关于盛京围场贡纳鹿只的情况看,清廷用于各类祭祀的活鹿主要是鹿羔。从档案资料来看,这些鹿羔既被用于祭太庙、天坛、地坛,社稷坛等这类大祀中,也被用于祭关帝庙、先师孔子、朝日坛、历代帝王庙、先农坛、夕月坛,奉先殿等中祀,及祭黑龙潭、玉泉龙山、先医庙等此类的群祀活动中。
二、鹿祭在大祀、中祀活动中的应用
在清朝的大祀中,除活鹿鹿羔外还有其他鹿类祭品的出现。如祭祀社稷坛所需祭品中就有鹿脯和鹿醢涵盖其中,“笾十有二,实以形盐、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十有二,实以、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拍、酏食、糁食。”[1]而在另一大祀,圜丘坛祭天时,也需陈设鹿脯、鹿醢。[2]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所载,清朝在各类中祀的活动中,也常常见到鹿脯、鹿醢等祭品陈设其中。自顺治二年(1645),清廷规定祭祀先师孔子的时间为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致祭,如遇有事,则改为当月的次丁日或下丁日。在先师位前陈列有鹿脯、鹿醢、兔醢、榛、栗、葡萄、桃实、莲实、炉镫具。乾隆元年(1736)议准,应该增加先师庙祭祀用品中的脯、醢等物,除备鹿脯、鹿醢外,还需加增鹿二只。同年又议准,帝王庙也应增加脯、醢等祭品,于是加增鹿脯、鹿醢和鹿一只。在祭祀天神时,也会陈设有鹿脯、鹿醢。此外,清廷每年要举行春祭、秋祭两次祭祀关帝庙的活动,届时会在殿前设有鹿脯。[3]此外,清廷日常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奉先殿,它是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是宫中供奉祖先的地方。从祭祀规格来看属中祀,此中也必少不了鹿类祭品。按清制,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藉、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康熙十三年(1674),奏准,“奉先殿陈设,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