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校园服务性劳动的实践与思考.doc

基于新课标的校园服务性劳动的实践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新课标的校园服务性劳动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中的服务性劳动立足学生的校园生活,以“爱心帮帮团”校园志愿服务项目为主线,通过对学生亲历服务性劳动的情境设计,让学生拥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友爱、责任担当的劳动品质和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校友情和同窗情,让劳动育人的理念在“爱心帮帮团”的校园志愿服务中得到“芬芳”。

关键词:劳动新课标“爱心帮帮团”校园志愿服务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到期初、期末学生都会把被子、衣物等生活用品全部搬回学校或搬回家。每到这些时间节点,寝室到校门口的这段“距离”就能看见很多家长、学生“艰难”抬着行李,当抬着的行李有掉落的时候,学生是非常渴望有同学或家长能够伸手帮一帮的。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指出,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中认识社会,树立服务意识,体悟劳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化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分析,作为学校团委书记兼劳动教研组长,很有必要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互帮互助的校园服务性劳动。这与当下中央《关于有效加强团队建设指导意见》中如何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培养责任担当及服务意识相吻合。

一、笔者眼中的“爱心帮帮团”

劳动新课标指出: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既是体现劳动教育社会属性的一个重要任务群,也是学生得以认识社会、树立服务意识的一个任务群,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笔者组织开展的“爱心帮帮团”校园志愿服务,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关注公益、爱上公益,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劳动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在志愿服务的劳动过程中勇敢去体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对家庭、学校、社会负责的态度,增强其公共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劳动品质。

“爱心帮帮团”的志愿服务立足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校园里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第一个“帮”体现在学业中的帮助,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可以寻找“爱心帮帮团”,在校园里就能够及时解决,体现校友情、同窗情;第二个“帮”体现在校园生活上的帮助,在校园里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可以寻找“爱心帮帮团”,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尚,体现校园的温暖。

二、笔者眼中的中学生

初中是中学的初级阶段,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学生生理发育、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学生思维在这个阶段逐渐显现,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也可以说该阶段是学生整个生命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这个阶段的初中生非常纯真、善良,也非常愿意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因为他们非常渴望被认可、被鼓励、被表扬。但是,此时的初中生也要面对一个现实——中考,有升学的压力。这让初中生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爱心帮帮团”的组织和策划,笔者想把学生的那一份“乐于助人,助人为乐”的公益心挖掘出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铺垫。

三、“爱心帮帮团”志愿服务的校园实践

(一)校园志愿服务前的准备阶段

1.主动寻求学校领导、家长的支持

笔者让“爱心帮帮团”骨干成员走进校长室,把策划的缘由等向校长汇报,同时设计了一份家长告知函,寻求校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进一步扩大影响,营造公益氛围。另外,期末测试结束的时间刚好是中午,为了不拉长放学时间,方便家长接学生,学校不提供午餐。笔者考虑到“爱心帮帮团”成员是在为同学抬行李,是一种体力活,不能让全体志愿者挨饿。为此,笔者向学校申请为每一位参与校园志愿服务的学生购买一份点心,送上学校的温暖,让全体志愿者更安心去完成校园志愿服务,让爱心和温暖在校园里传递。

2.设计“爱心帮帮团”的标志、团旗、爱心红马甲

统一的标志和固定的服饰、团旗可以起到身份识别的作用,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精神的体现,给人以力量,有利于规则意识、规范意识等的培养,更好展示和推广“爱心帮帮团”校园志愿服务的良好形象,让学生的志愿服务找到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李雅晶同学设计的爱心标志,它更有校园生活的味道。她亲历“爱心帮帮团”校园志愿服务全过程,又亲自参与设计了标志,这让作品更有意义和说服力,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育理念。“爱心帮帮团”的马甲选用红色,学生赋予它阳光、激情、奔放、燃烧和希望。“爱心帮帮团”团旗选用蓝色,学生赋予它“与天同蓝,与海同色”的深刻含义,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寓意“爱心帮帮团”的未来永远美好。

(二)校园志愿服务过程中几个暖心瞬间

1.校园志愿服务暖人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仅在校园里要充满爱心,将来走向社会,爱心也应每时每刻记心头。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同学……让我来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