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阁:1-1054 冬至三候春暗涌,北方中年女性的【养血润燥】迎春方.pdf

养生阁:1-1054 冬至三候春暗涌,北方中年女性的【养血润燥】迎春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冬至三候春暗涌

北方中年女性的【养血润燥】迎春方

作者:医学归真

冬至三候水泉动的养生意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其中,水泉

动作为冬至的第三候,象征着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

冬至三候水泉动时节,虽然天气仍然寒冷,但地下的阳气已经开始萌动。正如

《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此时养生应当顺

应自然规律,注重藏的养生之道,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积蓄能量。

冬至三候图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北方中年女性的冬季生理特点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中年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和生活力,更容易出现血虚风燥

的症状。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女性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血液

的需求和依赖。

北方中年女性在冬季常见的生理特点包括:

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脱屑、皲裂

头发干枯、易断,甚至出现脱发

月经不调,经量减少或增多,经期延长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抑郁

睡眠质量下降,多梦、易醒

关节疼痛,尤其是四肢末端

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

北方中年女性的冬季养生需求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北方中年女性在冬至三候水泉动时节,应

当注重养血润燥,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具体养生需求包括:

养血润燥:补充血液,滋润肌肤,缓解干燥症状

温阳散寒:温补阳气,驱散寒邪,改善四肢冰冷

疏肝解郁:调节情绪,缓解力,改善睡眠质量

健脾益肾:增强脾胃功能,滋养肾精,提高免疫力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黄帝内经·素问》

养生阁:1-1054冬至三候春暗涌,北方中年女性的【养血润燥】迎春方

中医养血润燥的理论基础

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

中医经典理论中的养血润燥

中医养血润燥理论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中医认为,血为

阴液,具有濡养脏腑、滋润肌肤、安神定志等重要作用。而燥邪易伤津耗液,导

致阴血亏虚,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

燥胜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宣明五气》中指出:五气所病...肺为咳,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

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

病。其中,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最易伤肺,导致肺阴亏虚,出现干咳少痰、

咽干口燥等症状。

养血润燥的核心理论

血虚生风:血虚不能濡养肌肤,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脱屑、皲

裂。

燥邪伤肺:燥邪侵袭,首先犯肺,导致肺阴耗伤,宣发肃降功能失常。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阴虚可导致全身津液不足。

女子以肝为先天:女性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血液的需求和依赖,更易出现血

虚症状。

现代研究对养血润燥理论的阐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养血润燥理论与现代医学对皮肤屏障功能、微循环和内分

泌系统的认识有着密切联系。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低,容易导致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水分流失加快,皮脂分泌减少,从而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

状。

中医养血润燥常用药材

现代研究发现,许多养血润燥的中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

多糖类物质:如银耳中的银耳多糖,具有保湿、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如当归中的阿魏酸,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红枣中的维生素C和铁元素,有助于补血养颜

不饱和脂肪酸:如黑芝麻中的亚油酸,有助于滋润肌肤,改善皮肤干燥

养血润燥与阴阳平衡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冬至三候水泉动时节,正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养

血润燥正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学归真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学业咨询指导,写作修改,润色等;中医养生,中医保健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3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