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粤教版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第十课作品装裱与展示教学有感
备好那卷米白色绫纸时,窗外的玉兰花正落得细碎。这是我第三次教粤教版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1里的“作品装裱与展示”,原以为熟稔的课程,却在这群十六七岁孩子的指尖,生出了新的温度与思考。
开课铃响后,我没有直接讲装裱的步骤,而是抱来一摞裹着旧报纸的东西——有我学生时代装裱的素描,有美术馆借来的简易装裱范例,甚至还有幅用硬卡纸和麻绳自制的“原生态装裱作品”。“大家先猜猜,这些画如果没装裱,会是什么样子?”我把未装裱的素描原稿摊在讲台上,纸边卷翘,铅笔痕迹蹭得模糊,和旁边装裱好的作品放在一起,像没穿外衣的孩子。有学生小声说:“原来装裱不只是好看,还能保护画啊。”这一刻,我想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里“情境式学习”的说法,与其把“保护作品”“提升审美”这些概念灌输给学生,不如让他们在直观对比里自己发现,这样的认知,比任何定义都来得深刻。
讲到托画心这一步时,教室里忽然安静下来。我示范着用排笔蘸取稀释的浆糊,在画纸背面轻轻刷匀,动作慢得像在酝酿什么。“老师,你刷浆糊的样子好小心啊,怕把画弄坏吗?”后排的小宇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好奇。我抬头朝他笑了笑,把手里的排笔递过去:“你试试就知道了,托画心不是‘刷’浆糊,是‘喂’浆糊,要让纸和浆糊慢慢贴在一起,急不得。”小宇接过排笔,学着我的样子轻轻刷,原本有些毛躁的动作,渐渐变得沉稳起来。这让我想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装裱这种实践性强的技能,从来不是看会的,是做会的。学生在动手时遇到的困惑,比我提前讲十句注意事项都管用,因为那是他们自己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就真的懂了。
后来让学生分组完成装裱和展示设计时,教室里热闹得像个小集市。有组为了给一幅水墨荷花选绫边,争论得面红耳赤——有人觉得朱红色热闹,有人说米黄色更衬墨色。我没去打断,只是蹲在旁边听。最后组长小欣拿出色卡,把两种颜色都搭在画边:“你们看,朱红太抢了,荷花的仙气都没了,米黄就像给画盖了层薄纱,正好。”其他组员点点头,问题就这么解决了。还有组在设计展示方式时,不想用传统的挂墙方式,居然找来几根竹竿,把装裱好的画挂在竹竿上,摆在教室角落,像个小小的流动画展。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我忽然明白,教学不是我把知识“给”他们,而是帮他们打开一扇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里面的风景。之前总担心学生做得不好,怕他们把画弄坏、把浆糊涂错,现在才发现,适当放手,他们能给出远超预期的惊喜。
课程结束时,学生们把自己装裱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教室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绫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画上,连带着那些稚嫩的笔触,都变得格外生动。有个女生拿着自己装裱的静物画,跑到我面前小声说:“老师,原来我画的画,装裱之后这么好看,我想把它带回家给妈妈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那一刻,所有备课的疲惫、课堂上的忙碌,都化成了一股暖流淌在心里。
教美术这么多年,我越来越觉得,每一堂课都不是重复的旅程。就像这节“作品装裱与展示”,看似教的是装裱的技巧、展示的方法,实则是在教学生如何对待自己的创作,如何发现美、创造美。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托好画心,认真地选好绫边,用心地设计展示方式时,他们学到的不只是美术技能,还有对作品的尊重、对细节的耐心,以及表达自我的勇气。而我,也在和他们的相处中,不断刷新着对教学的理解——教学不是单向的输出,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滋养,是我陪着他们成长,他们也陪着我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
下次再教这节课时,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尝试更多“不按常理”的装裱和展示方式,或许还可以带他们去美术馆看专业的装裱展览,让他们感受不同风格的装裱艺术。毕竟,美术的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教学的路上,也永远有新的可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