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我与故宫的故事》教学有感
第一次带着七年级学生走进《我与故宫的故事》这节课时,我手里攥着的不只是教案,还有几张去年在故宫角楼拍的照片——檐角的走兽沾着晨霜,红墙下的银杏落了满地。本以为开篇要花功夫调动兴趣,没想到刚展示完照片,后排一个男生就举手:“老师,我去年和爷爷去的时候,看到太和殿的台阶上有好多小坑,是不是以前上朝的人踩出来的?”这个提问像一颗石子,瞬间在课堂里激起了涟漪,也让我忽然明白,故宫对孩子们来说从不是遥远的文化符号,而是藏着无数疑问的“活”景点。
备课时我特意避开了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而参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想让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搭建对故宫的认知。我设计了“故宫记忆盲盒”环节:让学生提前把和故宫相关的物件、照片或故事写在卡片上,课上随机抽取分享。有个女生带来了一枚妈妈送的故宫文创书签,上面印着《千里江山图》,她说:“妈妈告诉我,画里的绿色是用石头磨出来的,我现在画画总想着,古人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为了调一个颜色反复尝试?”还有个男生分享了和爸爸在故宫迷路的经历,“我们跟着指示牌走,却走到了一个没开放的门,守门的爷爷说那是以前太监走的路,我现在看故宫地图,总忍不住找那条小路”。这些带着温度的分享,比任何一段史料都更能让学生贴近故宫,而这也正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过教学过程中也有意外。原本计划让学生分组设计“故宫一日游路线”,但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故宫的布局一无所知,别说区分中轴线上的建筑,就连太和殿和乾清宫都分不清。我临时调整了方案,拿出提前打印好的故宫简易地图,让学生先找自己去过的地方,再顺着这些地方串联起中轴线。有个学生指着地图上的“御花园”说:“我去年在这儿喂过猫,那只猫特别胖,躺在石头上晒太阳,游客都围着它拍照。”我顺势引导:“御花园是皇帝和后妃休息的地方,现在却成了猫咪的乐园,这是不是故宫的一种‘变与不变’?”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有的说故宫的建筑没变,但里面的展览一直在变;有的说以前只有皇帝能进,现在普通人也能去参观。这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教学不是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真实状态灵活调整,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体验切入,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课快结束时,我让学生画一张“我心中的故宫”,不用追求写实,只要画出最让自己难忘的部分。有个平时不爱画画的男生,画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站在故宫的红墙前,墙上面写着“爷爷带我来过”。他说:“我爷爷去年去世了,这是我和他最后一次一起出门,现在看到故宫的照片,就会想起他牵着我的手,告诉我那是皇上住的地方。”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有个女生小声说:“我和奶奶去故宫的时候,她总说以前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地方,现在居然能走进去,我以后要带她再去一次。”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节课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美术教学本身——我们教学生观察故宫的建筑、色彩、纹样,最终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从文化中看见自己,看见身边的人,让那些宏大的历史,变成和自己有关的温暖记忆。
课后整理学生的作品,每张画背后都藏着一个小故事:有的画了故宫的雪,有的画了文创店里的书签,还有的画了和同学在故宫门口吃的冰糖葫芦。我把这些画贴在教室的展示区,旁边放了一本留言本,让学生可以随时写下新的故宫故事。后来有学生告诉我,每次路过展示区,都会想起上课的时候,想起自己和故宫的那些小插曲。这让我更加坚信,好的美术课不只是教会学生画画,更是为他们搭建一座连接文化与生活的桥,让他们在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也能留住那些值得珍藏的情感与记忆。而我作为老师,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座桥,陪着他们一起在文化的世界里慢慢走,慢慢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三美术选择性必修5工艺第8课纺织工艺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2《方寸之间》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第3课用认知绘画(想象空间)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第3课“历史的图谱(文化色彩)”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高一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4课“人性的崛起——文艺复兴美术”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叠山理水》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课封面设计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因地制宜》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课《应物象形》教学有感.docx
-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3课 动画作品设计制作教学有感.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