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李纨式育儿:隔离式、功利性教育不可取
《红楼梦》中的李纨,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青春守寡,育有一子贾兰。原著说她:“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与大观园里的姹紫嫣红不同,李纨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活死人”:素净的衣裙,不化妆,不修饰,无欲无求,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这是一个典型的恪守封建礼教的孀妇形象。对于这样一个角色,作者给她的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柱与他人作笑谈。”似乎带有批判的意味。我们不妨从她对儿子的培养入手,去看看“柱与他人作笑谈”究竟是什么原因。
李纨对儿子贾兰的教育,既体现了传统母亲的坚韧与智慧,也暴露了功利导向、情感缺失与过度保护的深层危机。让我们翻开原著,通过作者的细节描写剖析其育儿之弊,并为当代教育提供反思。
一、徒有其表的“孟母三迁”
在大观园里,季纨的育儿方式看似颇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她主动搬离贾府核心区域,居于“黄泥矮墙、茅屋数楹”的稻香村。这种刻意远离奢靡环境的举措,与“孟母三迁”异曲同工。贾兰成长于“竹篱外有扁豆架子”“分畦列亩”的田园氛围中,从小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既隔绝了宝玉等人的纳跨习气,又培养了朴实务本的性格。另外,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贾兰不与贾府整日里斗鸡走狗的纨跨子弟为伍,努力奋进,为自身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细读季纨与贾兰母子的故事,从中不难感受到,这对母子关系以“目标达成”为纽带,实则缺乏情感温度。
二、缺乏情感联结导致人格畸形
判词中的“镜里恩情”四字直指李纳情感世界的虚幻性。第九回中,当贾菌欲参与学堂斗殴时,贾兰冷静劝阻“不与咱们相干”,这种超越年龄的冷漠正是李纨“槁木死灰”心态的投射。第二十二回,在家族聚会中,贾兰因“老爷没叫他”便拒绝出席,被众人讥为“牛心古怪”,同样折射出季纨长期灌输的“明哲保身”思想。判词“柱与他人作笑谈”的讽刺,不仅指向李纨晚年凄凉,更暗示其教育模式下贾兰人格的畸形-一个精于算计而丧失共情能力的“成功者”。
现代家庭教育中,“丧偶式育儿”或“虎妈式管教”简直就是复刻版的李纳式情感荒漠。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情感联结的缺失会导致儿童安全感匮乏与社交障碍。贾兰的冷漠、孤僻性格的养成,正是由于自幼与家庭成员(母亲、祖父母、堂兄弟、堂姐妹等)之间缺乏情感联结所致。
相反,且看原著第三回中林黛玉与贾母的互动模式:黛玉初入贾府时,贾母“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这种情感浸润恰是李纨母子所缺的。
三、功利性教育的危害
说得重一点,李纳对贾兰的培养,本质上是将儿子作为“家族复兴工具”的功利性实践。
当然,这不是她刻意为之,而是受了传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父亲,那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也曾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深刻影响了她的教育理念。
原著第四回中说,李纨自幼便被要求“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这种以实用技能取代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直接复刻到了贾兰身上。在他的脑子里,要么学文,要么练武,绝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对考试没用的事情上。
这虽没什么错,但足以看出,贾兰的言行已全然异化为应试教育的复读机。一个少年,毫无情趣可言。
当代“鸡娃”现象与李纨的困境如出一辙。当教育沦为分数与名校的竞赛,孩子便成为实现父母未竟理想的工具。作为家长,需警惕“贾兰式成功”背后的代价一原著中贾兰“威赫赫爵禄高登\后“昏惨惨黄泉路近”,恰似现代社会中因过度压力导致身心崩溃的极端案例。
教育应回归本质,要平衡技能培养与人格塑造。
四、封闭式教育不可取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李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令人赞叹,但她的育儿实践留给我们更多的却是警示。
选择稻香村作为居所,虽然让贾兰远离了纳跨子弟的奢靡生活,却又使他隔绝于真实人际关系之外,在“无菌环境”中成长,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渐行渐远。这种过度保护导致贾兰的社交能力萎缩:大观园众姊妹结诗社时,李纨虽任社长却从未鼓励贾兰参与;贾兰唯一的朋友贾菌,也因性格差异与他难以深交。
李纨母子的生活状态,就像原著第十六回中宝玉对稻香村景致的评价:“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稻香村式的教育隔离在当代演变为“精英学校”或“封闭式管理”,今天,有太多的贾兰式学生正成长于这样的环境里。
他们学业优秀,多才多艺,却敏感脆弱,自私冷漠,经常表现出与周围人群的格格不入,甚至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容易出现极端的反应和行为。
正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青少年需通过社会互动才能完成自我认同。
五、经历风雨才能长成独立个体
过度修剪的盆景,难以长成栋梁。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活生生的人,莫不如此。
李纨的育儿实践是一面穿越时空的镜子,照出的是功利主义教育的深渊。
当代教育者当以此为鉴:真正的成功不是“一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