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2篇目二春江花月夜(共64张)+学案(含答案).docxVIP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2篇目二春江花月夜(共64张)+学案(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2篇目二春江花月夜(共64张)+学案(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乙

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篇目二春江花月夜

晨读早诵

1.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孤篇盖全唐”之名。其诗作仅存两首,除《春江花月夜》之外,另一首是宫体诗《代答闺梦还》。

读而知——郎朗求知,见多识广

2.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二是认为此诗作于瓜洲江畔,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三是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3.文体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属乐府旧题,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注]①滟滟:形容波光荡漾。②芳甸:花草茂盛的原野。③霰(xiàn):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④汀(tīnɡ):水边平地,小洲。⑤青枫浦:双枫浦,在湖南浏阳南。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及《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⑥离人:指守候在家的思妇。⑦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1.字音

(1)滟(yàn)滟(2)芳甸(diàn)

(3)霰(xiàn)(4)汀(tīnɡ)

(5)捣衣砧(zhēn)(6)碣(jié)石潇湘

读而记——孜孜善记,厚积薄发

2.名句

(1)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李大钊)

适用角度诗意人生、青春

(2)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鹤林玉露》)

适用角度自然美和艺术美、诗意栖居

(3)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

适用角度人生、理想、奋斗

(4)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暂的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适用角度人生价值、梦想

1.美感是道德的自然流露,这句话在《春江花月夜》中有了最好的诠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诗蕴含着借天地精神表社会良心,寓德行准则于山水形质,以“仁智之乐的比德方式塑造人生进取、兼济天下的社会人格。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霜打的残枝中看到德的韧劲;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疏影横斜中看到德的高忍。“幽谷霜风劲,高柯叶渐删。寒云无世态,相伴意闲闲。”幽即清幽,既体现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也体现了诗人旷达无为的超越世俗的心境。因有德才无我,因有德才旷达,诗人用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交融,描绘出绝美的风景。

读而思——灼灼眀辩,见微知著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诗有诗的境界,词有词的境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遂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微风细雨是小境界,而落日马鸣是大境界。不同诗人境界各不同。初唐诗人张若虚不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刘希夷慨叹人生,而是写下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些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

张若虚的诗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就已出现——“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雏形。第一次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的是北宋哲学家张载,他在《正蒙·乾称》中云:“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诚然,张若虚的诗文体现的是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也没有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概述,但他却把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体现出独特的哲学观和宇宙意识。

1.课内素材

适用主题青春美、忧伤美、生命短暂

运用示例闻一多说:“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