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哭嫁词”里窥探土家旅“哭”文化特色.docVIP

从“哭嫁词”里窥探土家旅“哭”文化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哭嫁词”里窥探土家旅“哭”文化特色.doc

从“哭嫁词”里窥探土家旅“哭”文化特色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拥有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杂居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家族有奇特的“哭嫁”习俗。“哭嫁词”以文字的热情谱写一曲哭嫁悲歌,“哭嫁歌”以婉转的曲调昭示一方土家人独具特色的“哭”文化。其中有哀、有怨、有喜、有乐,每一个部分都包含着土家人的愁与爱。   关键字:土家族;哭嫁词;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12(2010)08-0085-02      姑娘出嫁,为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我国众民族中留存着各具特色的婚俗,大多民族都用喜庆的方式完成男女婚配,而土家族姑娘出嫁的婚庆是用哭声迎来的。      一、土家族“哭嫁”以及“哭嫁词”的文化渊源      土家族婚礼仪式中有“哭嫁”,即哭别亲人去成婚,新娘以哭的方式来向亲人诉说自己的离别之情和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这是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习俗。   民间传说中在远古时“是女的坐天下”,“人只晓得阿娘”。后来在闹沧湖地方出现了一个蛮狠的男人,身高力大,是个“吃雷公局火山的角色”。一天,这个狠男人看到一个女子在溪边坎坎上独自摘野果,吃得很开心。他不管女子肯不肯,硬把这个女子抢到屋里,强迫成了夫妻。而且,从此以后,沿袭成了男婚女嫁的习惯。由于妇女不高兴,想起就伤心,所以姑娘出嫁前“都要数七数八、摇肝动肺地哭几天几夜”于是,作为土家族婚嫁特色的“哭嫁”在本民族中盛行,广传不衰。在当今婚姻自由的时代,哭嫁已不是妇女控诉封建婚姻的代名词,而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存留民间,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哭嫁”要唱哭嫁歌。哭嫁歌中包含有哭嫁词。哭嫁词,是哭嫁歌得以传唱的载体,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各种修辞和带民俗性的典故、俗语和方言,一般为五言句、七言句结构,押韵上口,易于传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哭嫁歌》是千百年来土家族妇女集体智慧创作的结晶,是极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族文学样式。”这种哭唱词形成相对固定篇章,内容很丰富,涉及面很广,多数以农事活动为背景。      二、“哭嫁词”折射出土家族“哭”文化特色      蕴藏在哭嫁词背后的是一种蕴含甚为丰厚的人生礼俗。也是一种饶有兴趣的婚俗事象,昭示着古老的土家族“哭”文化。其文化特色在“哭嫁词”中有深刻的体现。   亦歌亦泣,哭腔带有一种诉说性、歌唱性,展现土家族复合式的“哭”文化特征。哭嫁通常由哭嫁人首先酝酿感情,在心中酝酿的同时伴有语言交流,情绪越发激昂处便以歌带唱。边哭边唱。边唱边回忆。哭嫁开始时,先由新娘带头哭唱,一般为“哭爹娘”,也预示着新娘最应感激的人是生养她的父母。而后再哭“姑嫂”、哭“姊妹”、哭“骂媒人”等等,关系层层递进,由亲到疏,有长到幼。每哭一句,长“喔”一声,既是一种感情的倾泻,也是一种艺术表演,听起来凄切、悦耳。这种哭似唱非唱、似说非说,是诉说性与歌唱性的兼容。一个较长的乐段多次反复,在反复哭泣唱的过程中,由于唱词变化,旋律也随之略有变化,但旋律的基音及终止音保持不变,每句旋律均由高音级进下降,旋律中装饰音运用较多,在句尾时常加进呜咽与抽泣声,也透露着新娘的创伤和无奈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土家女孩儿的细腻情感。骂媒是哭嫁言辞最激烈的部分,如《哭嫁歌、哭骂媒人》是哭嫁词中颇有思想性的一段:   媒人婆婆也/你从水路上来吗/娃娃鱼怎么没拖你   你从沟里来吗/棋盘花怎么没啄你   你从山上来吗/扁担花怎么没咬你   媒人婆婆也/你比娃娃鱼还恶呢/娃娃鱼见你绕路了   你比棋盘花还毒呢/棋盘花见你绕路了   你比扁担花还凶呢/扁担花见你绕路了   媒人婆婆也/天下只有你会想/天下只有你会算   想了酒肉想财礼/想了财礼想鞋袜   媒人婆婆也/从此闺女进婆家也   旧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媒人的权利很大正因为此,媒人造成许多痛苦的婚姻,其中许多媒人沾上了种种恶劣习气,使原本单纯的婚嫁蒙上了许多世俗的尘埃。也许是媒人利欲熏心、花言巧语,替女孩找到的婆家并不是新娘心中称心如意的郎君,这是新娘痛苦的缘由之一。如今骂媒在日趋解放的婚姻中已很少运用,但诸如“背时(讨厌)媒人”之类的骂媒之言仍然存留在土家族客家语言的口语中。   对媒人的埋怨甚至诅咒,其意在于表现自己不愿出嫁。是孝敬父母、高贵贞洁的好女儿,当然这不是真的骂。细看其词。共分为四个小节,每节以“媒人婆婆也”开头引涉出一系列的问句。其中的唱词通常是触景生情,依照哭唱的主题来调整唱调,到骂的时候多是责怨,到谢父母恩德时候多是感叹。多用比兴手法来展开一小段哭诉。有较规整的七言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