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二板块 送友人 将进酒 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二板块 送友人 将进酒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二板块 送友人 将进酒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21 一、字音识记 1.北郭()   2.孤蓬()   3.沽取() 4.将进酒() 5.金樽() 6.岑夫子() 7.馔玉() 8.恣欢谑()(xuè) 二、词语释义 1.萧萧班马鸣:马鸣声,离群之马 2.高堂明镜悲白发:高大的厅堂 3.会须一饮三百杯:会当,应该 4.将进酒,杯莫停:,请 5.钟鼓馔玉不足贵:形容饮食精美,享受奢华 6.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之意 7.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 8.呼儿将出换美酒:拿出 三、名句背诵 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 进 酒 ] [] [] [] 段解:从感慨人生短暂写到宴饮的欢乐。 ] 段解:从饮宴的欢乐写到诗人对现实的感受,感情由高昂欢快转向愤慨悲凉。 ] 段解:感情由振奋、狂放转为悲愤,从而结束全篇。 对应学生用书P22 送 友 人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却一改送别诗那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写得具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三、写法借鉴 1.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亘于城北,波光粼粼的河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如此描摹,挥洒自如,清新秀丽。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2.不落俗套,构思新颖别致 诗中青翠的山峦,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飘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斑斓。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3.节奏明快,感情真挚乐观 诗的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中间两联切题,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这就使得整首诗节奏明快,感情浓烈。 重点揣摩 1. 首联描写了怎样的送别环境? 参考答案:“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白水环绕的送别图景。 2.怎样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参考答案:蓬草随风飞转,漂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将 进 酒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的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二、内容提要 《将进酒》,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这首诗借酒兴诗情,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深广的忧愤和矛盾、复杂的人生感慨,在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喟叹中透露出对才华的自信和对积极用世的渴望。 三、写法借鉴 1.感情跌宕起伏 全篇情感上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由悲—乐—狂放—激愤—狂放,最后以“同销万古愁”作结,回应开头。 诗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雄伟,但是其基调却是悲的。接下来写“人生”之欢。后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劝酒短句的加入,使诗情渐趋狂放。“钟鼓”以下六句写激愤之情。最后写狂放之情。 2.比兴、夸张手法 “君不见……”“君不见……”这两句用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 3.句式错综多变 句式上,全篇以七言为主,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 重点揣摩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黄河的水好像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