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语法对实词研究动向与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成语法对实词研究动向与启示

生成语法对实词研究动向与启示   编者按:词类是语法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构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生成语法早期采用自上而下的计算方式,词类对词项的插入起着关键作用,采用自下而上的计算方式后,词类失去了沟通词库与句法的作用,但没有被取消,而是让它配合格理论发挥作用。随着核查理论的兴起,包括格特征在内的一些形式特征皆由功能范畴核查,这使得词汇范畴的句法作用几近为零,而功能范畴的句法作用日渐见长。在这种背景下,本刊邀请了四位学者从生成语法学的视角谈汉语词类的研究,希望藉此促进该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生成语法;分布式形态学;实词   摘要: 相比于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对实词采取了去中心化和去原始化两个做法,前者使得功能语类取代了实词的部分职能,后者则用特征派生出实词的种类和性质。分布式形态学所提出的句法决定词类假说,即词类由定类语素赋予,使这两个做法实现了统一。这个假说具有理论的合理性,符合生物语言学的理念,受到心理语言学证据的支持,在事实分析中展现出了优势,也为解释汉语词类的相关现象提供了新的选项。   中图分类号: H0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16   Key words: generative grammar; distributed morphology; lexical category   Abstract: In contradistinction to traditional grammar, generative grammar neither views lexical categories as a central part of grammar nor a primitive no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former replaces some functions of lexical catego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tter attempts to derive sorts and features of lexical categories via feature matrices. Distributed morphology unites these originally separate developments by assuming the syntactic determination of lexical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which roots (lexical morphemes) are category-neutral, and are assigned a category when merging with a functional morpheme. This assumption is conceptually viable, consistent with the biolinguistic view and supported by available psycholinguistic evidence; it is empirically superior as well and promises to offer new insight in Chinese word-formation.   “实词”在本文主要指传统意义上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个词类。一些学者(如Haspelmath 2012)认为,生成语法对它们的研究用力不勤,成果有限[1]。对此笔者基本同意。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使得生成语法在不少领域(如类型学研究)方面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对语言间的差异缺乏精细的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尽管有上述不足,但笔者认为,仔细梳理生成语法有关实词理论的演化轨迹,可以得出结论,它基本走在正确的路径上,并且正在酝酿着重大的突破,体现在对实词的去中心化和去原始化两个方面。   首先看去中心化的情况。众所周知,传统语法为实词赋予了某种中心的地位,整个语法体系基本围绕实词展开。这一地位在生成语法中不复存在,而且随着研究的推进不断下降。在《句法结构》(Chomsky 1957)这部开山之作里,短语结构的第一层级改写就涉及实词:S→NP VP。[2]上世纪七十年代以降,在X阶标理论的触发下,随着CP,IP(TP)等功能语类语类的引入,实词在短语结构中引入的时间越来越迟。不仅如此,八十年代中期之后,随着“DP假说”和“VP壳理论”的提出[3-4],功能语类又被引入了NP和VP两个短语,前者成为限定词(D)的最大投射,后者则是轻动词(v)的最大投射,传统上很多归结于名词和动词的特性被转移到了功能语类上。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