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
2、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诗句寓意,感受作者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寓意,感受作者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半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幻灯片显示)是谁的作品?
这里环境优美, 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 人们和睦相处。 当时真的存有这么一方净土吗?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 用来表达陶渊明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 陶渊明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诵读
1、老师范读:读准字音,抑扬顿挫。
2、全班齐读:把准节奏、领悟情感。(出示幻灯片的朗读节奏)
3、七嘴八舌:理解句意,整体把握。(学生解说句意)
三、解题:
师:《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 20 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 都说酒后吐真言, 但有时也会胡言,既然是酒后写成的诗, 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真言还是胡言?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首诗吧。
四、品读诗句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师:怎么诗句一开头就好像前后矛盾了?难道诗人真的醉了?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都说人多热闹,没有喧闹声似乎是不可能的。到底可不可能,我们还是到东晋去看一看。古代的人出行一般靠什么?——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②师:“车马喧” 指什么?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无车马喧” 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回答?
(“心远”。什么意思?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
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那么作者过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师:你喜欢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为什么?
(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与《桃花源记》中的画面相似。)
②师:“采菊”一词让我们想起了周敦颐写的《爱莲说》中的那句?
(“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 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着喜悦, 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采菊” 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那么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中那个词语能够看出他的心境?)
(“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④师:“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不能。“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 “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其间, 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 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的一回头,哦,原来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 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此时已经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了。)
⑤ 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还到哪里?: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 ?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师:为何要“相与还”呢?
(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作者虽然身居“人境”,却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是因为他的心: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⑦师:陶渊明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呢?让我们走进作者吧。
作者简介(幻灯片出示)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 以谋生路。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 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义熙元年(公元 405 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⑧师:此时此刻,文本中最后的两句中的“真意”如何理解?
(人生的真正意义,融入自然的情趣。)
⑨师:陶渊明领悟到了吗?他怎么说“忘言”呢?难道真的喝多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4.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9.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19.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9.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2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