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1.docxVIP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 导入: 2 分钟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 的古诗句吗? 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思乡愁绪,或 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 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作者。)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效果) 5 分钟 1、听配乐范读两遍,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学生自由读。 3、学生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语句。 、学生点评。 三、疏通文意、解决障碍。 (不同颜色 直观显示突破重难点) 5 分钟 、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句子意思。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 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4、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 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四、再读课文,结合多媒体的画面和音乐体会作者心情变化。 (10 分钟)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读出 失落、欣喜)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末寝,相与步 于中庭。 点拨:(1)无与:没什么 缺少志同道合的人 (读出失落) (2) “遂”字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毫不犹豫 (读出果断) (3) 为什么寻张怀民?张怀民何许人也? 预设:共同的遭遇、 共同的感 受,同是天涯沦落人。)(4)怀民亦未寝。最重要的是哪个字?可看 出什么? (5)相与步于中庭。(读出享受)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样的一对闲友闲步与中庭, 看到了怎样的月色?这月色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点拨:(1)由月光想到澄澈的水、影子与水草,不但纵横交错的 形状像,有清风拂过时,那影子微微摇晃,仿佛水草在浮动。 这里有恍然大悟的感叹。由此我们推想,他刚才肯定迷失在这月光里。忘记了月光,忘记了自己,可谓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2)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欣悦的、心胸开阔、忘却得失、心无杂念、超脱荣辱的语气) 。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读出乐观豁达的情怀) 下面让我们逐层读出以上的感受。 五、有味地赏析 10 分钟 不光月色美,还有好多的美点。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 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 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1、 “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最美是“空 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 之美) 讨论:“如 ”删掉和加上有什么不同?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讨论:这两句条换一下位置有什么不同? 总来说之,我们能够明确这篇课文有多处的美: 1 . 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 5 个字表现出来 的。 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美在情感的波澜。 美在“闲人”的意味。 六、质疑问难,探究情怀 (12 分钟) 、一起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你认为文中“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 3、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闲人”的词语或句子。 4、什么样的人才能悟到这样的境界?(热爱生命、逆境坚守) 【结合苏轼遭贬的境遇提升学生理解】 归纳: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 洒脱!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 坡?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赞颂一下苏轼的旷达胸襟吧! 出示板书填 空: 的旷达胸襟(积极乐观向上。从容面对苦难。豁达乐观。不慕名利, 坦荡豁达。) 5、请大家再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 (齐 读课文) 6、尝试背诵课文。 七、结束语 :1 分钟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面对困难,苏轼用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的乐观,用他“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耳”的旷达、用他“西北望, 射天狼”的豪迈,穿越千年时空映照了我们, 也祝愿我们面对困难时, 也能像东坡那样,心灵永远澄澈明净,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