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徽省张晓丽老师教学设计.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徽省张晓丽老师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1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北城教育集团北城中学 学科:初中语文姓名:张晓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孟子》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3、熟读并背诵课文。 导入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这是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中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的上联。这里的典故讲述的是: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奋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从孟子的文章中来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被称为“亚圣”。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和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2 一读,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2)学生代表示范朗读课文。(3)PPT出示字音,老师加以强调。 (4)再找一学生范读课文。2、听读课文,把握停顿。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节奏的停顿。(2)你能给下列句子划出朗读停顿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朗读我最棒!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读,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2分钟时间同桌交流,解决疑惑。3、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4、找学生代表翻译PPT出示的两句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舜(shùn)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行拂(fú)乱其所为百里奚(xī)法家拂(bì)士孙叔敖(áo)曾益(zēng) 3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读,感悟课文 1、课文开头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答)他们是普通人而又非普通人,既是出身贫贱的人,又是地位高贵的人,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最后都成功的人。2、在作者看来,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当个人具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成才条件时,有什么好处呢?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这句话) 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怎么做才算是有忧患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今后面对困难,一定不能泄气,而是要勇敢面对,并设法克服;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甚至是国家,若要生存发展,都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教学反思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它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传记,单元导读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传记的能力。关于传记,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传记,因为传记不像小说可以虚构,具有真实性;为什么喜欢读传记,因为传记不仅真实,而且很生动,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是传记的特点。仔细阅读《美丽的颜色》,我发现这篇传记能体现真实性特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传记作者的事迹介绍、别人评价、具体场景的逼真描写等等,这些特点一般传记也有,要把握这篇课文的真实性个性似乎还不够。再细读就发现,作为居里夫人的女儿,大量引用了母亲日记中的文字,让传记对象自己站出来说话,这种真实的感染力是其他传记所没有的,这就是这篇传记的独特个性。再读文章,我又发现,这种引用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却消失了,代之于生动的描写、叙述和抒情,这又是属于这篇传记的个性特点。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不忘共性,这是依体解读应遵循的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