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诗词的习惯,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 。 2、领悟本诗的音乐表情,学习描写音乐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把握音乐的起伏变化,学习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听一段箜篌和箫演奏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音乐,引出所要讲的内容——箜篌。 展示学习目标 1、培养诵读诗词的习惯,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 。 2、领悟本诗的音乐表情,学习描写音乐的手法。 三、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解题 李凭: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引:古体诗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 四、朗读感知 ⑴播放名家朗诵,划分音节停顿。 ⑵纠正字音,对照音节停顿。 ⑶自由诵读,感知音乐的魅力,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指导点拔: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较快,把握诗歌的节奏。 ⑷解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声音清脆,“凤凰叫”,“其声若箫”,乐声和缓。是从声音模拟声音,以声写声。 “芙蓉泣露”声音凄惨,“香兰笑”乐音欢快。用视觉的感受写声音的变化,以形写声。 ⑸课外拓展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拟声词“丁丁”和“飘”写出伐木声悠扬,衬托幽谷的安静。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乌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乌语,彼乌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 “珠玉跳跃”,声音清脆短促,“乌泉飞溅”声音繁复,“群卉争艳”声音急促、跳跃,“百鸟离去”,声音渐消。用生动的形象感写出箫声的变化,对读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当代文学中以形写声的代表。 四、学生诵读,感受诗歌的表情变化 愁——笑——冷 整体概括乐声是悲戚的。 五、比较阅读(作业部分)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琵琶行》,韩退之《听颖师弹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 学过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是古代文学史上摹写声音至文,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语为侧面烘托。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六、自由朗读——齐读 七、课堂总结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诵读在学习中的作用,今天我就以《朗读者》中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 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 板书设计: 愁——笑——冷 悲戚 学情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意图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境,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感受,真正进入诗歌的情感状态。 本学段是高二学生的第一学期,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册现代诗歌和四册古代诗歌的浸染,揣摩诗歌思想内容已经有一定功底。但诵读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为了他们的难题。我们一直致力于诗歌的鉴赏,鉴赏好像又只是以习题为目的的。如果让学生主动诵读,就会出现语气平平,没有诗歌表现的独特的起承转合。所以,首先,我布置学生从理解诗歌内容开始,有了对诗歌感情变化的把握,诵读起来也会朗朗上口。再者,挑选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重点朗读,读出的感情就更有味道,对本课的诗歌内容也有自己的领悟和把握。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把学生带入了唯美的诗歌朗诵的殿堂,还让他们深深地爱上了朗读,身和心有了交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