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孤独症应用体感游戏治疗对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技能的效果.docVIP

学龄期孤独症应用体感游戏治疗对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技能的效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龄期孤独症应用体感游戏治疗对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技能的效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学龄期孤独症应用体感游戏治疗对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技能的效果 2 1、对象和方法 2 2、结果 4 3、讨论 5 文2:学龄期孤独症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6 一、引言 6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 7 (一)家长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7 2.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的社会交往情况 8 3.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的学习情况 8 4.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的生活自理情况 8 5.学校(教师)对孤独症儿童的态度和措施 9 (二)教师访谈基本情况 9 三、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9 (一)学生方面 10 (二)家长方面 10 (三)学校方面 11 (四)教师方面 12 四、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小学教育的对策 13 参考文摘引言: 15 原创性声明(模板) 15 文章致谢(模板) 16 正文 学龄期孤独症应用体感游戏治疗对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技能的效果 文1:学龄期孤独症应用体感游戏治疗对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技能的效果 孤独症常起于婴幼儿期,以人际交往及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为表现,约70%~80%的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缓[1]。患者在与老师家长的接触、正常的学习活动中出现逃避心理和异常行为[2]。学龄期思维、记忆、执行力等认知功能的培养与发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人格塑造都极为重要,而孤独症患儿不仅认知功能低下,基本生活技能也不能掌握[3,4]。体感游戏是将体感设备与肢体动作、声音变化相结合的全身互动型游戏,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有重要价值,但对孤独症患儿的疗效还有待证实[5]。故我们对学龄期孤独症患儿采取体感游戏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本院300例学龄期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男94例,女56例;年龄6岁~13岁,平均(±)岁。研究组男92例,女58例;年龄岁~14岁,平均(±)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1)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书;(2)经病史、神经系统、心理及精神等检查,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和言语发育障碍、行为方式刻板、兴趣狭窄等,均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6];(3)儿童均为首次进行正规治疗,无躯体残疾或肌肉萎缩。(2)排除标准:(1)合并癫痫、精神分裂症、小儿麻痹症、先天性听觉器官或视觉器官发育障碍等;(2)患有神经系统、肝肾及呼吸系统等严重疾病;(3)治疗时间6个月或临床资料不全者。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1)人际关系干预疗法:由训练者或经过培训的父母主导,依次进行目光对视、表情辨别、相互问候、游戏互动、参加同龄儿童的户外活动训练。(2)交流交换疗法:将一些色彩、图案、形状鲜明的图片或物品,有序地摆放在训练者面前,通过问答方式让患儿换取喜欢的图片或物品,有序的放在自己面前。(3)行为分解训练:将穿衣、吃饭、洗脸等分成几个小步骤,通过语言、手势、示范动作、卡片指导进行训练,视情况给予辅助,并仔细记录和观察患儿的反应,停顿5s,再进行重复训练,待患儿熟悉后再更改指令进行训练。患儿反应正确时,给予奖励,以强化良性行为,反应错误时则忽视或纠正。(4)感觉统合训练:根据患儿年龄及体质进行步行、骑车、跳绳、赛跑、平衡木、剪纸、画画等训练,以提高患儿感知、运动能力;播放教学动画、音乐,让患儿尽可能的复述、模仿、写出相关内容,以提高患儿的模仿、语言、记忆、思维能力。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D300情景互动康复训练系统进行体感游戏训练。(1)认知康复程序:识别成对的图片,翻转后让患儿根据记忆配对;根据理解对名称和物品进行连线,以训练认知能力。(2)知觉与认知程序:将抹布移至污渍处,擦净污渍;根据提示,点击屏幕上的图形,以训练空间知觉、一般认知能力。(3)上肢康复程序:通过摘桃子、下棋、放乒乓球等,训练手眼协调、抓握、手控制力。(4)下肢康复程序:通过踩气球、躲闪陷阱等,训练平衡力、反应力、下肢控制力。(5)休闲保健程序:通过捞金鱼、弹钢琴等放松和娱乐。两组均训练6个月,训练期间家长全程陪同、积极参与。 观察指标 (1)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包括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等15项,每项4分。总分30分,无孤独症;总分31-40分,轻度孤独症;总分41-50分,中度孤独症;总分51-60分,重度孤独症。(2)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7]:共有493项,分为8个领域,每个领域相互独立,分别是感知觉55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ting1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